高岭之花,不要跌落神坛! 第103章

作者:两江水 标签: 因缘邂逅 系统 快穿 轻松 高岭之花 穿越重生

他们叩谢离去,亭中恢复安静。

季庭书沉默一会儿后,听有人道:“太皇太后到。”

他转身行礼,再不看友人消失的那条路。

朝堂殿上,皇叔立于前排,穆程蹲在他的脚边,略略打量他人。

他简单提取了一下印象,因为本身是要穿到皇叔身上的,所以这提取的印象值都是对皇叔。

小皇帝对原主印象就只有[皇叔]二字,没什么别的想法。

朝中重臣有的是[病弱,无惧],有的是[病弱,无用。]

总体归纳为两边,一边认为他身体不好没什么可造成威胁的,而另一边认为他身体不好起不了什么作用。

但现在,他们一致有个疑惑,皇叔是不是真的傻了。

十六岁的皇帝,俨然已是大人做派,沉稳端方,不疾不徐地回复着朝臣们的话。

满朝文武不断偷瞄皇叔,但皇叔伫立不动,也不说话,什么都看不出来。

于是有一位大臣在禀报事宜后,加了一句:“敢问槐王有何看法?”

槐王没看法,他听不懂,也不知道别人在跟他说话。

穆程抬爪,扯了扯他的衣服。

王爷转头,向那人:“喵……”

“……敢问王爷有何看法?”这人重复。

“喵……”

此人不再问了,擦着汗退后。

其他人满脸疑惑,这到底是故意的还是真傻了?

你跟他说话,他回你喵叫,怎么感觉是在羞辱人呢?

皇帝轻声一咳,解围:“各位爱卿,皇叔初愈,还需调养,朝中之事且不要叨扰。”

众人应声行礼。

“还有何事,一一禀来。”

“陛下,臣想请奏立后之事。”有人上前。

皇帝蹙了蹙眉:“此事尚早。”

“不早了……”这人开始了长篇大论,还搬出了先帝,叨叨不绝。

皇帝年岁是不大,但选后位需郑重再郑重,从家世到择选,再有观测,筹备,等到真的定了人选,置办大婚之事,最早也得明年年底,说不定要到下一年初了,那时候皇帝都差不多十八岁了。

中宫之位要斟酌其身份与各方利益关系,绝非只要皇帝喜欢就行,可是皇帝又偏偏想找个喜欢的。

最关键是,他其实喜欢男人。

可男人不能孕育后代,朝臣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皇帝就想拖着。

今日晴朗,明亮的阳光照进大殿,那殿外,不知是侍卫巡视时身上盔甲片反了光,还是风吹动了廊檐下挂着琉璃的流苏,殿内被反射出了一个小光点。

亮亮的,圆圆的,一下在左,一下在右,来回晃。

穆程看见那个光点,抬爪抚了抚额头。

要遭。

果不其然,身边的人忽地蹿了过去。

“依爱卿所言……”这朝臣说了半天,皇帝没怎么听进去,他不想搭理,但也得回话。

说话间,见他的皇叔“飕”地一下从眼前跑了过去。

皇帝:“……”

朝臣们:“……”

“皇叔可是有事?”皇帝温声问。

皇叔没事,他正瞧着那个光点。

小皇帝清清嗓子:“皇叔真性情,亦是难得,那就不必拘泥朝堂之规了。”

朝臣:“是是是,难得难得,不拘泥不拘泥。”

皇帝继续方才的话:“爱卿所言……”

“飕”一下,皇叔又从左蹿到了右。

小皇帝抽搐了一下嘴角:“卿所言……”

皇叔从右窜到了左。

“所言……”

皇叔再蹿。

“言……”小皇帝眼珠一转,“皇叔初次上朝,朕倍感欣慰,依朕看,不如今日与卿同贺,早朝到此结束,诸位回去吧。”

“可是陛下您还未回应立后之事……”

“他日再议,今日莫扫了皇叔的兴。”皇帝笑道。

朝臣们只好叩首。

虽然没议成什么事儿,但基本可以确定,皇叔是真的傻了。

行了,不足为惧,可以放心。

那光点还在晃,皇叔玩得不亦乐乎。

小皇帝心情不错,吩咐了人看着,等他玩够送回家,另把几个人叫去偏殿单独议事。

亭中,季庭书和太皇太后客套地你来我往,太皇太后如今亲自抚养小皇子,此下也把小皇子一并带了过来。

小皇子今年九岁,闲着无事,坐旁边开始背《国策》,背了一会儿梗住了,后面想不起来,季庭书出口帮他接了一句,小皇子听不懂这句话,他便详细讲解了一番。

太皇太后目光温和,为人和善,季庭书尽了礼数,等相谈完,他恭送对方离去。

然后,便是在此处等待皇叔下朝。

他坐在池边看鱼,皇叔还没来,先听到了一声轻笑,有人从假山后走出,摇着扇子:“这不是槐王妃吗,这么巧啊。”

季庭书一见他,猛地了握紧了手。

来人是大皇子,锦王。

这个是罪魁祸首,他其实最想解决的是这位。

锦王刚从朝上下来,绕着他转,嗤笑道:“跟着那疯癫王爷感觉如何啊,哈哈,我真是开了眼了,他在朝上上蹿下跳的。”

季庭书侧身退步,盯着面前的池水,手上捏紧了又松。

他实在想把人推到水里去,反正他自己没打算活着。

不知这池水能不能淹死人。

可是……

他在王府刺杀王爷,最后死的是王爷和他,但顶着王妃的身份,若在这宫中杀害皇子,连累的却是整个王府。

整个府中丫鬟下人,都不会幸免,说不定,就连那只猫也活不成。

季庭书心中被阴暗笼罩,渐渐不记得曾经光风霁月的自己,可到底狠不下心来让那么多人为自己陪葬。

须臾后,他深吸一口气,松开了手。

想让锦王死,也不是没别的办法,卖官之事还没个说法呢,他也不一定就犯了这一件事。

偏那锦王不识好歹,专戳他痛处:“怎么样,知道得罪本王的下场了吧,生不如死的感觉如何啊?”

那时季庭书弹劾他,他是可以明着暗着把人弄死,可是,这种文人他最清楚,满口什么家国天下的,他们不怕死,最怕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季庭书的确有才,给他任何身份他都有可能东山再起,唯有一个身份,入了内院,才再无缘朝堂,当然,还是要让他离朝堂近些,要让他日日看着自己的希冀近在眼前而不得。

所以,病得快死了的槐王最合适。

死有什么可怕,看他活着受折磨,锦王才能舒心。

季庭书冷脸,再度后退。

“这么看着我干什么,别以为皇叔好了就有了倚仗,傻子一个。”锦王转着扇子,“连皇帝都要让我三分,他这皇位坐不坐得稳还不一定呢,更别提一个疯癫皇叔了,你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谁见到本王不是点头哈腰,笑脸相迎,你摆这副臭脸给谁看呢?”

季庭书转过脸。

锦王偏不让他转,以扇骨勾住他:“给本王笑。”

季庭书推开他的扇子,转过了头。

“真是硬骨头。”锦王抬手就要去掐他。

亭台后忽有人咳嗽了一声,叫他收回了手。

一行人走过来,皇帝在前方,槐王在侧,怀里抱着猫,走路极不老实,看见花草都要去摸一下。

皇帝议完事,看槐王还在殿内逮光点,又听闻王妃在此等候,便亲自将人送了过来。

见到季庭书,穆程跳下来,三两下蹦到他身边,轻轻拉了拉他衣摆。

动作轻柔,好似安抚。

季庭书沉郁的心些微明朗,但此时不便去抱他,他要向皇帝行礼。

“皇婶不必多礼。”皇帝抬手,眼中透出欣赏之态,“方才与燕爱卿议事,他提及陈县之乱后续应对之策,建议大兴教育,从内根治,让百姓明智明理,此建议让朕拍手叫绝,而燕爱卿说,此法是你告知他的,皇婶才情,让朕佩服。”

季庭书低垂眉眼,面无表情地叩谢。

皇帝又看向锦王:“皇婶为长辈,你我皆应尽孝道才是,不知方才谈了什么趣事,劳得皇兄上手?”

锦王冷哼一声:“他不讲礼数,我只是教教他。”

皇帝眉间带了怒色,但语气还维持着和善:“此事不用劳烦皇兄费心,皇兄莫乱了辈分。”

“呵,知道了,走啦。”锦王丝毫不怕他,也没见任何愧色,轻飘飘地说完话,转身就走。

而皇帝也确实不敢真的和他硬杠,只有眼眸越来越冷,轻声一叹:“皇婶,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