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第53章

作者:红茶泡泡机 标签: 生子 种田文 甜文 穿越重生

  “书铺那儿有临摹字画的活,是从富贵人家接的,一幅能换一二百文,我去时正好问问,这一月里可有活,运气好一月下来能有快一贯钱。”

  卫长昀语气稀松平常,“算上家里的,只差不到十两。”

  姜宁瞥向卫长昀,站在原地不走了。

  原来卫长昀昨日已经想好了,这十五两银子怎么赚,靠卖书、卖仿货来赚。

  卖书勉强算一个办法,卖仿货可是日后影响科举的。

  卫长昀跟着他停下,回头道:“嫂嫂?”

  姜宁不理他,只盯着他看。

  卫长昀瞬间反应过来,无意识捏了捏手里的绳子,“书上所学,我已记在心里。”

  “……如今卖书只是为了解燃眉之急,日后宽裕,定会买回。”

  “卫长昀,你是不是觉得我好糊弄?”姜宁语气少有的冷淡,尤其是对着他。

  “你明年要参加科举,今日你为书铺做仿真迹的事,日后遭人举报,那你数年寒窗苦读的功名不要了?”

  卫长昀一怔,正欲解释,就被姜宁抢了先。

  姜宁气得踢了一下路边的灌木丛,“你干脆气死我算了!”

  为了七八两银子,把日后个人的前程赔上,值当吗?

  再说,哪怕和前程无关,去替人做仿货,那也不是卫长昀该做的事,就算要靠卖字画为生,落款那儿也得是卫长昀三个字。

  姜宁瞪一眼卫长昀,心里又气又闷,不知道是在跟卫长昀置气,还是气自己赖上姜大志那么一个烂人。

  少有的心里躁得难受,他径自从卫长昀身边走过,不想理他。

  卖书,那还不如他把酸汤方子卖了。

  少说也有个二三十两。

第47章

  前几日下了一场不小的雨,浸透土壤,哪怕连着出了两日太阳,翻开表面一层土,下面摸着还是湿的。

  姜宁放下背篓,拿着小锄头先除草。

  地里种的都是蔬菜,从土豆到玉米,再到辣椒跟豆苗、麦子、花生,这些作物容易被土里带的杂草籽抢走养分,所以定期得来除草。

  姜宁瞅着地上的杂草,一锄头下去,锄头都不见影了,全埋土里。

  走过来的卫长昀,话到嘴边顿了顿,目光扫过陷在土里的锄头,斟酌道:“我并非是要同书铺造假,只是替富贵人家做摹本,古往今来,许多书法大家真迹难以流传,反倒是摹本因是石刻,故而留下。”

  卫长昀一边说一边观察着姜宁的反应,见他耳朵动了动,心下了然,知晓他在听。

  “是我未说明白,让你担心。”

  卫长昀扫向他握着锄头的手,停顿片刻,“你信我,我不会做违背良心的事。”

  姜宁垂着眼,跟手里的锄头较劲。

  话听完,倒是解释通了。

  摹本可以做,但卖书不行,他们还没有沦落到要典卖书为生的地步。

  “不必跟我解释,你一向主意大,跟我说什么。”姜宁哼了声,气没全消。

  卫长昀一怔,想起两个多月前,他从私塾退学,姜宁劝自己回去的事。

  “我听嫂嫂的。”

  姜宁不吭声,专注拔锄头。

  怎么这么费劲儿呢?连一把锄头都跟他作对是吧。

  “你爱听谁的去听谁的,别跟我说。”姜宁心里烦呢,没了平时的开朗,难得露出了小性子。

  卫长昀也不恼,知道是自己有错在前。

  这件事他的确有失考量,没有细细想清楚,更别说和姜宁商量。

  而姜宁不管是做酸汤、卖辣椒、卖土豆片,都事前与他商量好了,不曾一人担下,有所隐瞒。

  “我不该不和你商量就独自决定,我知错在何处了。”卫长昀并不愚钝,很快想明白姜宁在气什么。

  何况相处这么些日子,姜宁是什么性子他知道。

  姜宁终于回头看了他一眼,“卖书不行。”

  卫长昀点头答应,那些书上有他的字迹,虽不影响,可从几岁起到如今,书早已不止是一本书了。

  其中几册,还是他与父母、兄长去镇上时一起买的。

  “摹本可以。”姜宁见他表情严肃,到底没了脾气,神色缓和了许多,“不过这些人要石刻摹本来做什么?”

  “放在园子里,或是祖宗祠堂、庙里。”卫长昀解释道:“镇上书铺只有那一家,所以在石刻前,都会去书铺问,或者干脆直接找认得的人。”

  石刻摹本的活并不多,运气好时才能碰上,有时一月也不见得有。

  姜宁“嗯”了声,并未再多问。

  他自然知道石刻摹本是什么,语文书、历史书上都见过,多是对书法大家真迹的临摹。

  千百年后,石刻摹本也是文物里的无价之宝。

  尴尬地看了眼面前这一块地方,别说杂草,连种下的豆苗都差点被他拔了。

  锄头还陷在土里,姜宁咳了声,用力往外拔。

  力气用了,锄头还一动不动。

  卫长昀伸手,手腕一动,用巧劲把锄头带了出来,几乎没费什么力气。

  姜宁:“……”

  罢了,他得认清事实,他就不适合干一些活。

  “我去把竹条抱过来。”姜宁思考了下,“等把地里的活干完,我们去趟王木匠那儿,我想拜托他帮我做个东西。”

  卫长昀看他要站起来,伸手扶了下,“做什么?”

  问完想到去易安楼送货那天,姜宁似乎提过,“是上次在街上说的东西?”

  姜宁跺了跺脚,免得腿麻,“你记得啊。”

  卫长昀点头,拿起锄头接过除草的活。

  搭豆架的活不难,就是有点费时。

  把竹条扎进土里,一左一右各一根,然后上面那头绑在一起,最后用一根横着的竹条加固。

  豆架的作用就是让豆苗长起来之后,藤能顺着竹竿爬,有利于后期打理。

  而且等豆长出来,也不会掉在地上,长歪了。

  不管是豇豆还是四季豆,长出来都是漂亮地垂着,好看还还摘。

  等搭完豆架,又拔完杂草,一个时辰就过去了。

  姜宁累得脸通红,坐在田埂休息,抱着水罐咕噜咕噜地喝,“歇会儿再去摘毛辣果。”

  卫长昀拍着手走来,坐下后,自然从姜宁手里接过水罐,“这野果平时也没人摘,至少今年咱们可以多摘点。”

  反正野生的,谁都能摘,只要不去别人家地里就行。

  “瞒不了多久,王邦那对父子知道了,肯定会去易安楼那边打听,到时候就会怀疑到这上面来。”

  姜宁看了眼田埂旁边那株毛辣果,果子已经橙黄橙黄的了。

  “我是想,等八九月时,把野生的移栽到自家地里,再给修修枝,竹竿给搭起来,明年能结得好点。”

  “改成自己种?”卫长昀想了想,“那得连根挖,不然种不活。”

  村子里也有去山上挖果树来家里栽的,多养几年,结的果子要比野生野长的甜。

  “连根挖就行,也不深。”姜宁用手背擦了擦脸上的汗,“这毛辣果也不止能做酸汤,平时拿来调味、炒菜都行。”

  卫长昀点头,抱着水罐喝了点水。

  在地里歇了会儿,姜宁和卫长昀就去摘毛辣果了。

  时间紧、任务重,时间就是金钱,毕竟他俩得在一个月内赚到十五两呢。

  -

  晌午后的村子,迎来了一天最宁静的时候。

  趁着早上凉快去地里干活的人,大多都回来了,吃完饭正好午睡,连精力旺盛的小孩都没那么吵。

  姜宁和卫长昀回了一趟家,把东西放了,又随便扒拉了两口吃的,就在堂屋那张桌上写写画画的。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你看看,能看明白吗?”姜宁把自己手里的那张纸递过去,期待地看卫长昀。

  画得应该也没那么差,就是多少有点抽象了。

  他自己能明白,别人能不能明白他就不确定了。

  卫长昀铺开一张纸,用干净的茶杯压住一角,再用手掌贴住,仔细铺平。

  听到姜宁的话时,转头看去,“应该不难,我先……”

  “?”

  姜宁看他一愣,清清嗓子,“画风太简单了一点?”

  卫长昀抬了抬眉,看眼姜宁,视线又扫向手边的画。

  他从未见过这样的画风,大概只有孩童才能画出横平竖直、不带修饰的画。

  卫长昀想了片刻,试探问:“很像街上小贩手里的推车。”

  姜宁眼睛一亮,点点头,“对了,就是推车,不过我这个推车加了点设计,可以一车多用。”

  “是想让我按照这画再描一遍,到时候给王木匠照着打?”卫长昀虽是在问,但看姜宁反应,多半是说对了。

  姜宁不瞒着他,撤回探出来的上半身,坐回长凳。

  拿起水杯,润了润唇,眼珠转了转,“我对你的画技比较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