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养成计划 明君养成计划 第231章

作者:醉酒花间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可怜的陛下,要是能一直这么开心就好了。

  说实话,他们小陛下的表现比之前几位陛下好多了,可惜……

  小皇帝搓搓胳膊,他知道那些大臣为什么这么看他,都是觉得他可怜,以为他没有天子的身份就只有死路一条。

  才不会,他们小将军心善,肯定能留他一条小命儿。

  不光能留他一命,还能让他每天荤素搭配快快乐乐的“了此残生”。

  别想了别想了,大家都挺可怜的,也不用光盯着他,他没觉得他有多可怜。

  尊贵的大汉天子一溜烟儿跑过连廊,然后扒着门框探头探脑,“太傅?太傅您歇下了吗?”

  白天发生了那么多事情,杨太傅又不像他那么心大,这会儿自然是没有歇下。

  天子的心情太美丽,杨彪想当发现不了都不行,“陛下去哪儿玩了?”

  “也没有去哪里。”小皇帝眨巴着眼睛,“就是出去走走,赏赏花,吹吹风,去门口转了一圈就回来了。”

  太傅大人:微笑.jpg

  小皇帝:讪笑.jpg

  爷儿俩对着笑,小皇帝很快便败下阵来。

  “好吧好吧,其实是遇到了两个很有意思的将军。”小皇帝拿起烛剪去剪灯芯,剪完这边剪那边,就是不往杨太傅身边凑,“他们两个可有意思了,我过去的时候还在讨论接下来要学狐狸叫还是往鱼肚子里塞小纸条还是给路边放条大白蛇呢。”

  声音越来越小,显然也知道刚才的事情见不得人。

  杨彪无声叹气,他今天想通了一个道理,有些道理想不通就是想不通,再怎么想也还是想不通。

第174章 你在说笑吗(6w营养液加更)

  *

  太傅大人有些心累, 被逼无奈禅位和天子上赶着禅位截然不同,弄得他每天都在亡国的惆怅和解脱的期待之间来回挣扎。

  他尽力了,他真的尽力了, 实在是陛下天赋异禀,他一介凡夫俗子实在教导不来。

  “陛下,有没有可能, 那是荀文若特意派去试探你的人。”

  小皇帝认真的想了一下, 感觉不太可能, “太傅, 不太像。”

  要试探他的话应该不会派刚才那两个人, 那两个人更像是背地里说悄悄话被他抓了个正着。

  他不经常和外人打交道, 但是朝中大臣心眼子一个比一个多,经常和朝臣打交道也把眼力给练出来了,是故意等着他还是凑巧被他撞上他分得清。

  “朕之前没去过那边,出去玩也都是走另外一个门, 那地儿平时也没有宫人过去,墙角的杂草都有小腿高了。”小皇帝掰着手指头给他们家太傅分析, “朕过去的时候他们俩已经在那儿商量了好一会儿, 那是真的在琢磨到底是学狐狸叫还是往鱼肚子里塞小纸条还是给路边放条大白蛇。”

  杨彪:……

  “没有猜错的话,那两个应该是黄巾出身的将领吧。”

  “应该是。”小皇帝点点头,“管将军还好,瞧着挺稳重,张将军一开口就是没什么文化的样子。”

  小将军麾下的将领什么出身都有, 这几年招揽的降将也不少, 难为他们能处得来。

  不过处不来好像也没关系, 将领分驻不同地方很少能凑到一起,不像朝廷还得隔段时间就把文武百官聚在一起吵个架。

  平时连面都见不着, 自然没什么矛盾。

  杨太傅心情复杂,“张将军?就是这些天负责护卫别院的那位张饶张将军?”

  “是叫张饶,另一个叫管亥。”小皇帝挠挠头,“张将军负责护卫别院吗?没怎么注意。”

  杨彪摇头,很想说“你来颍川这些天都注意了个啥”,想了想又觉得没有必要。

  事已至此,天子是主动还是被迫已经不重要,让天子撞见的那两位将军是故意还是意外也不重要,反正不管怎么样都对结果没有影响。

  颍川那么多将领,他不信荀文若特意派黄巾出身的将领来护卫别院会没有别的想法。

  正经出身的官员将领不会在外面说太多,黄巾出身的将领不一样,他们本就是悍不畏死的亡命之徒,愿意追随荀氏肯定是为了荣华富贵。

  荀氏能降服他们是荀氏的本事,若有一天降服不住,最先作乱的也会是他们。

  有些话不能放到明面上说,却可以借无知无礼的草莽之口宣之于众,如此一来自始至终他荀氏都是清清白白。

  人图名誉鸟图声,没有人愿意背负骂名前行,荀明光那小子的所作所为也对得起他的名声,荀氏这般安排的用意他能理解。

  至于天子,能跳出漩涡以普通人的身份生活已经是最好的下场。

  该庆幸天命所归的是荀明光而不是另一个董卓,或者说,除了荀明光,换成谁打进京城他都不敢保证能护天子周全。

  比起不分青红皂白进京先屠前朝旧臣,荀氏这种先搜集罪证再拿人的做法更能令人安心。

  如果朝中蛀虫没那么多就更好了。

  “天色不早,陛下去休息吧,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

  太阳下山后天黑的很快,几句话的功夫就从昏暗变成乌漆嘛黑。

  小皇帝放下烛剪关上窗户,然后又跑去把房门关上,最后到他们家太傅面前坐下,可怜巴巴的说道,“太傅,还是现在说吧,不然我晚上睡不着。”

  刚回来的时候太傅没问也还好,他们可以假装什么事情都没有,可是太傅已经问了,他也已经把事情透露出来了,这时候再把他打发去睡觉他真的睡不着啊。

  太傅,您睡得着吗太傅?

  QAQ~

  杨彪叹气,“真要现在说?”

  小皇帝忙不迭点头,“真的真的,现在说很好,月黑风高非常有氛围。”

  密谋密谋,不趁天黑怎么叫密谋,他们接下来要说的话题是那种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类型,最适合月黑风高天关上门窗悄悄说。

  杨太傅已经不想评价他们家陛下的表现,现在就算是天子和他说想明天就禅位他也能心平气和的接受。

  习惯就好,习惯就好。

  他不是第一天当太傅,天子也不是第一天出格,他们两个在皇宫的时候就天天斗智斗勇,现在想想斗来斗去也没意思,他把天子培养成稳重端庄的少年明君又能怎样?大汉又不能起死回生。

  天下不如意事十常**,人生在世本就不能顺顺利利,起起落落才是正常。

  “陛下,老臣先不说,你先说说傍晚时和那两位将军商量了什么。”

  “其实也没商量什么,就是把两位将军说的馊主意驳回了而已。”小皇帝不好意思的笑笑,“学狐狸叫、往鱼肚子里塞小纸条还有给路边放条大白蛇都是以前用过的,咱们小将军又不是没本事,干嘛要用别人用过的?”

  所以他就提了点儿小建议让那两位将军想事情别太死板,要多开动脑筋,他们荀小将军配得上最好的主意和最大的排场,就算要用前人用过的法子也不能那么直白的模仿。

  再往前瞅瞅,看看人家上古贤王的做法,看看春秋战国田氏代齐的过程,再看看那些万众瞩目的圣君,那才是他们要参考的对象。

  上古贤王尧舜禹都是禅让,禅,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让出帝位。他和上古贤王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人家快去世的时候禅让而他活的好好的就退位让贤。

  四舍五入他也是尧舜禹一样的圣君。

  叉腰.jpg

  “不过还有个问题,小将军这会儿不在颍川没法和他商量,这事儿得等他回来或者过段时间我们进京才好安排。”小皇帝撑着脸发愁,“太傅,您觉得这事儿什么时候挑明合适?”

  除了受禅的当事人不知道,他连禅让时的具体流程都想好了。

  想当年商朝开国的时候商汤召开三千诸侯大会,会上商汤“三让王位”,那场面想想就恢弘壮阔。

  到时候他和小将军在禅让台上三辞三让,再安排史官和画师在旁边把他们互相谦让的画面记录下来,他蹭着小将军的名气也能青史留名。

  别管名声怎么样,就问是不是青史留名吧?

  太傅大人掀起眼皮幽幽开口,“燕王哙效仿尧舜禅让给权臣子之,太子平与将军市不满图谋复辟却为百姓所杀,齐国趁机攻燕,燕王哙与权臣子之双双被杀。”

  小皇帝毫不在意的摆摆手,“朕不是燕王哙也没有太子,朕自己还是个孩子,小将军也不是子之,百姓更不会阻挠小将军受禅。”

  大汉自有国情在,不要他们小将军这几年攒下来的声望不存在呀,

  太傅大人抖抖胡子,继续给他泼冷水,“赵武灵王禅让给儿子赵惠文王,之后沙丘政变被困在宫中活活饿死。”

  “这就更不需要操心了。”小皇帝挺直腰杆,“小将军最重视农耕,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他就是直接砍了朕的脑袋都不会让朕饿死。”

  之前小将军在京城的时候说过饿肚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他们俩在这上面意见空前的一致,人固有一死,可以直接死但绝对不能慢慢饿死。

  以他们俩的交情,就算出了意外必须死一个也绝对不会用饿死这么凶残的法子。

  “王莽当年也是禅让,朕知道朕知道朕都知道,太傅您真的不用说了。”小皇帝拍着胸脯保证,“民间不是说小孩儿有天眼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东西吗?您这么想,朕属于大器晚成直到十几岁还保留天眼,荀小将军头顶瑞云萦绕紫气东来,所以朕才如此放心的退位让贤与小将军成为一时尧舜。怎么样?心里是不是好受多了?”

  杨彪张了张嘴,愣是不知道该怎么回。

  说实话,他要是有他们家陛下这心态肯定不会天天晚上都愁的睡不着。

  还一时尧舜,可把他美死了。

  尧帝知道后世有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屁孩往他身上蹭吗?

  “太傅您先别开口,听朕给您说理由。”小皇帝理直气壮,“尧帝不曾当面反对朕的说法,也不曾入梦和朕说他觉得朕不行,由此可见他老人家本人非常赞同朕的说法,要是有人在您面前胡说八道您就让他去找尧帝或者大汉的列祖列宗要说法。”

  他觉得他没问题,别人觉得有问题那是别人的问题。

  日子已经那么难过了,少管点闲事不好吗?

  杨彪耐着性子听他们家陛下说完他的歪理,然后揉揉他的脑袋瓜试图结束今天的谈话。

  陛下的意思他已经知道了,和之前完全没有区别,总之就是荀小将军生下来就是为了从他手中接过皇位,天下能者居之,他们荀小将军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能者”。

  他懂他懂他都懂,陛下不用再强调了。

  这话谈的,简直比在宫里还要累人。

  杨太傅抿口水润润嗓子,顺便给他们家陛下也倒一杯。

  他怀疑陛下这两天话越来越多就是觉得到颍川后有靠山了。

  洛阳虽是国都但却不安宁,相比之下竟然是颍川更能让天子放开了玩。

  来到颍川后自觉有靠山越发自在的小皇帝不想那么快结束,“太傅,朕说完了,您的想法呢?”

  那么大的事情不能只让他自己说,太傅的意见更重要。

  真的,这事儿只要太傅不松口,他就是再属意荀小将军也不会擅自禅位。

  看着他真诚的双眼,他是发自内心的觉得和太傅更亲,比亲爹和亲祖父都亲。

  杨彪被说的绷不住表情,板着脸板着脸还是笑了出来,“陛下已经念叨了那么久,老臣还有什么好反对的?”

  “那就这么说定了。”小皇帝重重点头,“今后朕给太傅养老,如果朕穷到活不下去,太傅把朕带走也行。”

  以后天下改姓荀,他这刘姓的前朝皇室待遇肯定比不过现在,不过太傅家大业大多养个他跟毛毛雨似的肯定不会介意他跟着蹭饭对吧?对吧对吧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