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夫郎文学里疯狂赚米 在夫郎文学里疯狂赚米 第24章

作者:荷包蛋里黄 标签: 生子 布衣生活 种田文 穿越重生

  原主常年被拘在屋里,所以周檀也不知道这事儿,站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听着,怀里头还抱着几根柴。

  几人站在院子外头端着碗听故事,听得几个才嫁过来的年轻媳妇和年纪尚小的哥儿女子连连惊叹。

  直到不远处锣鼓声渐歇,周檀才意犹未尽地抱着柴各回各家。

  炕烧上了,周檀从怀中翻出钱袋子,又从脑海中唤出两个占据了可寄存物品柜的木匣子。

  挨个打开,一个木匣子装着《手把手教你做豆腐》的A4纸,一个装着周檀挑拣出来的不常用或是价值高的干药材。

  在他不死心地探索下,终于将‘盲盒’外挂的另一种用法搞明白了。

  自带的两个物品柜只能装两种物品。

  一种是从盲盒里抽出来的原始物品,比如手上这张豆腐方子,辣椒苗。

  还有一种就是以眼前这个手臂长的木匣子为媒介,凡是装进木匣子的东西,都能收进去。

  后者不仅能收任何东西进去,还能使收进去的物品始终保持静止状态。

  这个结论还是周檀用半块热豆腐实验得来的。

  而这个发现,对身处古代没有冰箱的他来说,简直就是惊喜翻倍。

  他打开钱袋子,将全部的身家和积蓄都倒在了炕上。

  打十个木框子一共花去一百五十文,这几天还有些零零碎碎的花费,最后一共花了一百八十二文。

  第一次卖豆腐只磨了半斗豆腐试试水,赚了五十三文。

  第二次卖豆腐除去磨豆腐和原料本身,赚了四百三十八文。

  最后加加减减,应该是六百三十几文。

  周檀在心里将这几日的账默算完,又数了一下炕上的铜板,将账对上后舒了口气。

  除去钱三家赔付的十两银子的药材和另外的五两银子,还有六百三十一文。

  先前花出去的银钱不仅赚了回来,还余出不少。

  他穿进来这段时日也算没有白折腾,现在也是小有身家的人了。

  数出三百文重新倒回钱袋子里,周檀将剩下的银钱都倒入了木匣子里,和装着药材和豆腐方子的木匣子一起,都收到了物品柜保存起来。

  两个物品柜已经满了,但周檀有种预感,它不止如此,以后总会扩大。

  晚上吃的是鸡蛋酱手擀面。

  粗面混合着精白面儿加水和成面,擀好,再切成不细不粗的面条。

  往锅里一扔,筷子一搅,等锅里的水再次沸腾就赶紧捞出来。

  家里还剩下一把婶子之前送来的菜干和前几日剩的几个鸡蛋,菜干先泡会儿水,周檀转身去挖瓦罐里的酱豆子。

  锅底沾点胡麻油,切好的菜干和一勺酱豆子扔下去,混着剩下的几个鸡蛋全部一锅炒了,盛了整整大碗鸡蛋酱做浇头。

  周檀前世厨艺就很好,所以这一碗手擀面劲道十足,鸡蛋酱浇头味道也十分恰到好处,香得堂屋门边上的小黄豆嗷嗷叫唤。

  周檀舀了些面条和鸡蛋酱到黄豆专属的碗里,用筷子将面条捣碎放凉才把狗碗放到小黄面前。

  他自己则哐哐炫了两碗才将将停下来,满意地打了个饱嗝儿,顺手将碗放在了等待临幸的洗碗木盆里,继续等待着临幸。

  洗碗的事情还是等明天再说吧。

  一大碗鸡蛋酱只吃了一半,还剩下的……周檀犹豫了一下,还是放到了碗橱里,只是又在上头严严实实地扣了一个大瓷碗,碗橱的柜门也不忘锁住。

  清早的空气冷得让人直哆嗦,周檀难得今日不用早起做豆腐,他原本想睡个懒觉,但身底下的被窝烧到现在已经凉透了,他不得不起身下炕,往灶膛里塞了几根粗木头,重新将炕烧起来。

  轻撩开西屋的小木窗,能隐约看到不远处的田地蒙着一层薄薄的霜。

  周檀被空气中的冷意刺了一下,打了个哆嗦,赶紧将窗紧紧关上,把自己缩进了被窝里。

  直到艳阳高照,周檀才被院子外头李桂的喊声吵醒,迷瞪着两只睡意惺忪的眼下炕开门。

  “来了,上炕。”

  周檀打开门,转身就裹着棉袄小跑着往炕上钻。

  李桂手里还拎着一袋子黄豆,闻言把麻袋往堂屋一放,连忙往炕上走,经过狗窝时还往里探头瞅了两眼。

  随口问道:“哪捡来的小脏狗崽子?”

  周檀已经缩进了尚有余温的被窝,整个人懒洋洋的。

  他和李桂说了这狗的来历后,又嘴硬,“这狗哪儿脏?就是外皮儿滚了些灰。”

  狗脏兮兮的这事真不能怪周檀不上心。

  他倒是想给它洗个澡,奈何这狗月份太小,刚睁眼的狗崽子,免疫力太弱,他担心换了环境太早洗澡容易把狗给洗死。

  李桂白了他一眼,拿起兜里的花生顺手分给了周檀一大把,然后自顾自磕了起来。

  看着手上这把烘花生,周檀若有所思。

  雪一落,年关也将至,家里缺的东西太多,他还得抽空去采购些年货。

  “今年下雪前,牛车还去镇上吗?”

  李桂低着头剥花生,“去,去好几回呢!”

  “越到年节,村里人都得出去买物件吃食,牛车就得多跑两趟。”

  周檀听后满意地又剥了一个花生米,塞进了嘴里。

  不得不说,这花生米儿还挺香。

  两人炕上正唠着嗑呢,正说到昨日成子娘见到儿子有手有脚地囫囵活着回来后喜极而泣,险些哭晕过去,喜事差点变丧事。

  门外就传来了喊门声,“檀哥儿在家不?”

  周檀撑开炕上的小窗,探头出去回道:“在!婶子你进来就成!”

  桂花婶子挎着一个满满当当的小篮子走进屋来,“檀哥儿,我来换豆腐!”

  她进屋来还不忘夸周檀,“檀哥儿这豆腐,谁吃了都说好,昨日嫁到邻村的小姑子回来,吃起檀哥儿这豆腐连声赞叹。这不,今日娘就打发我来多换一些,给小姑子家送去。”

  周檀笑得两眼都眯了起来,“成,婶子,明日豆腐保准儿给你送过去。”

  他还想让婶子在炕上坐坐,桂花婶子着急回去,说家里灶上还煮着菜汤,不能离人,就急匆匆地走了。

  李桂知道周檀雇五嫂子磨豆的价,纳闷,“你搭上了柴火和工钱,光靠换豆腐真能回本吗?”

  “当然不能。”周檀低头捏开花生壳,淡定回道。

  “难道是薄利多…啊?”李桂神情惊愕,“不赚钱?!”

  这笔账周檀早在心里算过,换豆腐多出来的黄豆卖了也回不了本。

  一斗黄豆的价格差不多在十文上下浮动,如果不雇人确实能回本,甚至小赚一笔。

  但周檀显然没有那种吃苦耐劳的身板和精神,他选择了雇人磨浆。

  磨一斗黄豆就是十文,不算柴火钱和人力,刚好和一斗黄豆的价格抵消,白干。

  所以这些多出来的黄豆不能直接卖,还要继续磨,磨成豆腐到瓦子里变现。

  这也是古往今来换豆腐的赚钱途径。

  听到周檀给他解释后,李桂目瞪口呆,“卖豆腐竟然能赚这么多……”

  周檀看着他这副呆样儿,直笑。

  “你想去卖吗?每斤豆腐给你三文的价,到时还能发展下、”线

  差点又说出了不属于这个时代的词语,周檀险险咽了回去。

  一斗黄豆如果按照三两一文的价儿卖,不除去成本,一共能赚一百九十几文。

  一斤豆腐卖五文有余,周檀每斤从中抽三文,这三文里头包含了人工和原料成本,将大头放给了来回运输的下线。

  但他也不会亏就是。

  一斗黄豆,他躺在炕上不用顶着冷风到各村叫卖,就能抽一百零八文。除去成本,能赚八十四文。

  李桂以为是自己说错话,连连拒绝,“不可不可,我哪能抢你的买卖!”

  他不是那么没有分寸的人,他和周檀玩得好也并不是为了要抢人家安身立命的买卖。

  周檀知道他这是误会了,给他解释他并不是在试探,况且这买卖也不是只给李桂一人做,牛车上他跟村里人也没少说这事儿。

  李桂听完后,若有所思。

  他脑子赚得还不算慢,“别说去镇上,就是只能去周围村子里卖,这买卖也能赚不少,你真的要放给我们吗?”

  周檀两只小手一摊,做无奈状。

  “我这身板儿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李桂这才放下心里的过意不去,认真思考起这个几乎是送到眼前的赚钱生意。

  几乎是眨眼的功夫,李桂就做出了判断。

  “成,这活儿我干了!”

  “怎么拿货?”

  在被窝里把自己裹得像个小老头似的周檀闻言抬头,笑了。

  “想拿多少拿多少。”

第26章 长矛

  这边村里左右四邻换豆腐换得如火如荼,那边李桂已经带着他二哥,扛着两背篓豆腐往周边村子里卖得热火朝天。

  李桂第一回拿豆腐本想少拿那些,但想到来回路途不好走,拿少了还不够两人背着豆腐来回跋涉的辛苦。

  索性天冷,卖不完大不了就把豆腐送到邻村的舅舅家,全当提前走亲戚了。

  财大气粗的五牙儿直接大手笔地掏钱拿了两斗黄豆的豆腐量,还从哪儿弄来了一辆破木板车。

  七十多斤的豆腐用车拉着,两人也能省点儿力气。

  他们头一回卖,想过有人买,但确实没想到能卖完,还卖得那么快。

  “就是这个味儿!和平哥儿捎回来的味儿一点儿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