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娇夫的首辅大人 小娇夫的首辅大人 第72章

作者:阿杜行 标签: 生子 天作之合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现在竟然被这个年轻人种出来了,那以后得银子他们根本不愁了。

  能卖得银子好啊,有了银子他们就能买粮食,下个季度的口粮便有了着落。

  叶胥见这些村民们纷纷给他下跪,看到里正眼中的尊重时,叶胥也有些震惊,他当时做这些事情时,并没有想什么乱七八糟的,什么为了给自己博一个好名声,叶胥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

  叶胥当时只是一心的不想那么多人因饥饿而离世,不想这些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叶胥扶起了头发花白的里正,开口道:“里正言重了,这些都是我身为父母官应该做的,里正不必多礼。”

  看清里正眼中的泪花,叶胥开口道:“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还要有劳里正尽心的安排接下来派村民守夜的事情。”

  老态龙钟里正被叶胥搀扶着起来,嘴中不忘说:“这都是老夫应当做的。”

  现在香菇的事情先告一段落,见香菇长势良好后,叶胥满意的回了家。

  这一趟折腾后,叶胥到家时,天已经黑了下来。

  叶胥摸着黑到了家,之前脑子中惦记着香菇,没来及的顾忌肚子,如今放松下来之后,只觉得腹中空空。

  叶胥进了府,对着身边人说道:“让厨房随便准备些,我垫垫肚子。”

  叶胥刚将话说完,就见不远处一个身影在动,快走近时,叶胥才看出原来是陶青。

  见这么晚了陶青还未睡,叶胥不免有些担心,以往这个时间,陶青都是早早的用了饭,已经入睡。

  等二人的距离小了之后,叶胥揽着陶青,问道:“怎么这个时间还未睡,早睡对身体好,以后不必等我。”

  虽说叶胥总是这么说,但陶青听到后,还是觉得心中暖暖的。

  陶青没有正卖你回答叶胥的话,只是说道:“阿父和阿姆都在等你一同用饭呢。”

  听到这话,叶胥有些意外,他还以为叶父和叶姆不远千里的来楚庭,身体就肯定会累。

  这个时间的话,二人定然已经睡了,没成想,他们竟然一直在等着他。

  听到陶青的话,叶胥同陶青一起去膳厅,等坐下后,叶胥看着他面前的那碗鸡汤,心中不由得有些好笑。

  看来这鸡汤几日他是非喝不可了,叶胥不用人提醒,便先用了鸡汤。

  今日是他们一家子过了一年后,第一次在一起用饭,意义非凡,一家人在饭桌上说说笑笑,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等叶胥躺在床上后,身侧的陶青很自然的滚进了叶胥的怀中。

第113章 趴在叶胥的胸口,对他……

  趴在叶胥的胸口, 对他说道:“夫君,我今日很是欣喜,我未曾想到阿姆同阿父竟会千里迢迢的赶来。”

  叶胥满眼都是陶青, 任由陶青趴在他身上,继续说道:“既然这样,那在楚庭,除了你之外, 我还有阿父和阿姆。”

  叶胥的手放在陶青的腰上, 似有似无的摩擦着, 见陶青笑的眉不见眼。

  叶胥恍然发现自己,因全身心的将注意力放在如何治理楚庭上面,一时间忘记陶青的感受。

  陶青再怎么装着成熟,说是怀孕了,但到底也是一个不足二十岁的小年轻,想明白了的叶胥, 满是心疼, 都怪他任性的带陶青来此。

  在此处,与陶青相熟的人,就只有他, 他还一心的将心放在政事上。

  叶胥心中的自责, 陶青浑然不知, 此时的陶青正沉浸在叶父和叶姆都来了的喜悦中。

  看着满脸甜蜜的陶青, 叶胥越想越自责, 满含抱歉的语气同陶青说:“对不起,青儿,这些时日是我疏忽了你的感受。”

  见叶胥这样说,陶青有些意外, 但也没有责怪叶胥,反倒是转来安慰他道:“你身为百姓父母官,自然是有你的职责,又怎能整日同我在一处?”

  陶青能理解叶胥身为楚庭知州想要为百姓做些实事的心情,这样想着,他倒也没有觉得叶胥有何处对不起他。

  有所得必有所失,陶青虽说没有读过很多书,但这个简单的道理他还是知晓。

  既然叶胥身为一州的父母官,那定然是同他身上没有官职时有差别。

  叶胥没有官职时,一门心思的读书,只往能考出些许功名,但现在既然叶胥身上有官职,那定然是要为百姓们做些实事。

  陶青见叶胥内疚,懂事的开口劝慰道:“你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也不能全部将目光放在我的身上,我都懂。”

  陶青见叶胥似乎还在自责,继续安慰道:“无妨,现下阿姆来了,你不在时,阿姆也能陪我。”

  之后,似乎是怕叶胥过于自责,陶青将脸颊轻轻的贴着叶胥,希望叶胥不再沉溺于自责的情绪中,道:“阿胥不必自责。”

  叶胥见陶青不仅没有埋怨他,还替他开脱,一时间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但是该干的正事叶胥也不能推辞,况且有些事情只能他亲自来。

  现下既然香菇已经长出来了,那叶胥只等两个月后的收获。

  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后,叶胥就开始琢磨现下他管辖地区内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前些时日,他整日废寝忘食的府志、州志不离手,倒是从中品出了一些猫腻。

  整个楚庭似乎没有出现过几个状元,可在他的记忆中,楚庭好像是出现过□□位状元。

  甚至还有一个被后人称之为神童的状元郎,那状元郎是十七岁就中了状元,同叶胥这个有几十年的知识积累不同,人家是土生土长的古人。

  可叶胥看完府志之后,发现楚庭不仅是状元没有出过,就连进士都少。

  叶胥觉得自己既然已经来了楚庭,发现了问题后,就要解决,食君俸禄,为君分忧。

  间接的解决了粮食的问题后,叶胥琢磨起来楚庭的教育问题。

  接下来的时间,叶胥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关于楚庭的私塾上面。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地考察后,叶胥终于知晓为何楚庭这么多年未曾出现过一位状元。

  先不说楚庭的私塾数量没有那么多,私塾中的学子们大多是稚童,像什么十几二十几,甚至中壮年的读书人都很是少见。

  也许是家中比较富裕的,请了夫子去家中教导,反正叶胥是没有看到富家子弟在这些私塾中读书的身影。

  叶胥记得在历史上,无论多么大年龄的读书人都没有放弃读书,比较典范的就是范进。

  范进中举时已经五十七岁,这个年纪在古代也算是高龄。

  许是青壮年是一个家庭中比较重要的劳动力,大多数村里人不舍得放弃一个劳动力来供养读书人。

  总之,楚庭的读书人很少,稚童少,青年人更少。

  叶胥觉得若是想要楚庭多一些身上有功名的人,那必须是要做出些改变。

  叶胥又近地考察了一些具体原因。一顿调查下来,叶胥才发现,原来是楚庭的纸张和笔墨,与别的地方要贵上一倍还要多。

  原是楚庭地处偏僻,纸墨笔砚都要是从别的地方运过来,如此一顿下来,这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于是叶胥只好想法子从这些上面下功夫。

  他是不能让书肆的纸墨卖的便宜些,于是叶胥便想着能不能自己造一些粗糙的纸张,这样既不影响书肆的生意,还能让相对穷苦的人家孩子读上书。

  反正能买的起书肆的纸张的人,根本看不上他们制造的粗纸。

  既然是不打算影响别家的生意,造一些粗纸,于是叶胥便想起来竹子造纸,用竹子造的纸,确实是比较粗糙一些,虽说过程复杂一些,但最起码能让穷苦人家的读书人用上。

  叶胥记得之前种植香菇的那座山上是有竹子生长。

  竹类多喜温暖湿润的地方,一般竹子生长的地方,大多是近水的地方,如此这般,那造纸所需的水也就一并解决了。

  这样想着,叶胥即刻去了乡下,准备选址造纸的地方,选好地方后,叶胥就准备雇人建造一个小型的工厂。

  选了好一些村中人来做活,一人一天十文钱。

  见知州大人出手阔绰,甚至比他们走半个时辰到镇上做零工挣的钱还要多,一时间本来去镇上找零工的人,就在家做起了工。

  知道知州大人是准备长期雇佣他们,因为竹子造纸是一个费力气的活计,于是叶胥干脆一直雇佣他们。

  知晓这个消息的村民们,心中欢喜极了,他们每日少走了半个时辰的路,干的活也没有之前那般累,也没有人打骂,挣的钱也比往日里多。

  他们心中很是感激知州大人。

  纸张的问题是解决了,还有笔墨的问题,叶胥也一并解决了,叶胥写出知道墨条的法子,交给了负责工厂具体活计的小厮,这小厮是叶胥从府中挑选的,是个机灵的。

  于是小工厂又招了一批人,于是附近几个村子的青壮年大多数都来小工厂做工。

  加了制造墨条的程序后,叶胥又拿出了一些银子扩建了工厂,厂子里面的人也从之前的十几人变成了现在的几十人。

  叶胥告知了众人具体的制造方法后,将具体的事物全部交给小厮后,便没再将注意力放在这里。

  花费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粗纸便多了起来,叶胥并未拿出来卖,而是让小厮先存着,叶胥准备等到时候在书院中卖。

  之前叶胥刚开始准备建厂时,就同村民们说清楚了,他准备之后建造一个书院,有意愿可以让孩子去读书,交一两银子的拜师费,便能进书院读书。

  叶胥知晓村民心中担心的是什么,便直接告知他们:不用担心纸张贵的问题,因为他们这次生产的纸张便是怎么便宜怎么卖。

  反正叶胥赴任时,皇上送的那些珠宝银子还分毫未用,现在正好用在这,这样也算是物尽其用。

  于是,建厂、给村民们发放工钱、建造学院所需的银子均是从那几箱子的银子来的。

  至于建造书院这个事情,并不是叶胥凭空想象的那么简单。

  他之前考察了一下,无论是村中的私塾还是城镇里的私塾,都没有几个学子,与其这样浪费资源,还不如把这些夫子聚在一起,开一个书院。

  叶胥是这样想的,也就这样做了。

  于是在他所管辖的州内,叶胥一个一个的拜访了那些私塾中的夫子,并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大多数的夫子都是赞同叶胥的提议,毕竟不用负责学子们的吃喝住宿,自己只是授予知识,与现在相比,那是再也轻松不过了,况且是知州大人亲自来请,多大的荣耀。

  也有小数的夫子不太愿意,只因那些夫子年近古稀,这把年纪,本是没有精力教导,可他们手下又有几个读书人。若不是为了尽职,他们早就已经开始颐养天年,也不至于每日早起给那几个学子上课。

  当听到叶胥说要建一个学院,之后州内的所有学子都可以进去读书后,那些老秀才便将自己收下的学子托付给叶胥。

  这些老夫子满脸的欣慰道:“若是那学院建造成功后,不知老朽能否进去观看一二。”

  叶胥看着那老秀才的满头华发依旧坚持给几个孩子授课,有些感动。

  他们本可以不负责任的对孩子的家长说自己精力不济,让他们自寻别处,可他们没有,依旧拖着年迈的身子给孩子授课。

  叶胥心中很是敬佩这些负责任的夫子,当即答道:“若是到时书院建造成功后,小生必定亲自接夫子前往参观。”

  因着叶胥说夫子每个月有五两银子,离家远一些的夫子,可以住在书院,所以大多数的夫子还是愿意去书院赴任。

  搞定了书院的夫子后,叶胥便亲自给书院选址,亲自设计书院的结构图。

  忙碌了几日后,叶胥便选了一个远离城镇的空旷地方。

  叶胥选这么偏僻的地方也是有原因的,地处偏远可以让学子远离喧嚣,这样他们也能静下心用功读书。

  书院的施工如火如荼的赶着,这边的造纸也没有落下。

  等事情全部交代过后,已经是两个月后,这时的叶胥终于有空闲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