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秦朝后,所有人都刷到了我的视频 穿越秦朝后,所有人都刷到了我的视频 第124章

作者:藤萝浠月 标签: 励志人生 轻松 穿越重生

第116章 淳于越

  何淼倒是听得很认真, 对郑希这个爆料一点都不感觉惊讶,他更关心的是郑希的家庭背景。

  原来郑希的爷爷曾经是墨家子弟,会造战车的来着, 他爹郑国修水渠虽然有点偏科,但也是理工型人才了。

  不想到了郑希这一辈, 竟然给始皇大大修兵马俑。

  “你们一家三代,涉猎挺广泛的。”何淼点点头, “我听说过你爹,他是大秦繁荣富庶的大功臣啊, 韩国亲自输送过来的高级人才, 没少为秦国的统一大业添砖加瓦了。我特别佩服喜欢他,不知道你爹还活着没有,要是活着我想去拜访一下。”

  萧何忍不住呛咳了一声, 这绝对是对韩国的诛心之言啊。

  郑希有些疑惑,何司丞的反应跟他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又有些惶恐, 因为真的很少有人会这么说他爹。

  他爹修出来的那个水渠虽然被命名为郑国渠, 但很多人知道他的身份, 也都是戒备的居多,当年因为修水渠疲秦之策暴露,诸多秦国客卿面临被驱逐的危机, 他爹就过了一段很艰难的时光。

  直播镜头这边的网友们,看到郑希的苦涩表情, 都有种不好的预感。

  【不要啊, 郑国一定要活着啊,我还要打卡历史名人。】

  【这么有厉害的水利工程师,如果在有机会让我们认识的情况下死了, 我能哭死。】

  【哭啥呀,人郑国死不死都不一定呢。】

  【刚查了历史,郑国的生卒年不详,还有人说他因为是韩国间谍,在修好水渠之后就被秦始皇杀了,感觉这个传说有故意黑始皇大大而黑的样子。】

  【不管怎么说,淼淼终于是能给咱们老祖宗特别牛气的正名了。】

  江莼说道:“郑水工现住云阳县,已多年不接受访客。”

  郑国还活着,网友们集体欢呼,脑洞大的已经在想郑国和他的同行李冰是不是认识了。

  何淼特别单纯的发出疑问:“为什么啊?他能造出来郑国渠那么牛掰,怎么不开班收徒?难道是因为他当年是韩国间谍,所以还有人在说他?别放在心上啦,当年有人因此驱赶郑水工,到最后水渠建成,还不是被陛下命名为郑国渠。”

  江莼看着何淼,眼神中闪过深思,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淼淼这日子一直在山上忙碌,根本没有人跟他谈到当年逐客之事。

  据淼淼所说,他是山中人,而今看来这山中人对外面的消息知道的也挺多啊。对何淼的山中老家,江莼越发地好奇了。

  何淼慷慨陈词:“而且郑国渠建成,使关中千里成为良田,听说亩产都增收了很多,这一定是举世闻名的大工程!”正在说着,听到一道没有什么感情波动的声音,是捏着酒杯的张良面无表情的给他补充道:“郑国渠使关中万里成为沃野,亩增产一钟有余,从建成起再无饱受天灾旱涝之苦的年份。”

  何淼懵懵的看向说话的张良:一钟是多少来着?

  飞速飘过的弹幕中,有一条:【一钟大约折合现代的一百多斤。】

  【哈哈哈,张良个人机。现在想想都心痛死了吧,亩产增加一百多斤,真的是把贫瘠土地变成沃野啊。】

  【张良竟然记得这么清楚,郑国渠应该是一件让他多年都环绕在心头的事啊。】

  【感觉好可怜的样子。】

  何淼点点头,指着张良道:“郑吏,你看,连他都知道郑国渠的威力,由此可见令尊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啊。”

  张良刚咽到喉咙的山楂酒险些呛到气管里,抬头,手里拿着鼓槌的年轻人恨不得振臂高呼:“咱就是说没有郑水工修的水渠,秦朝百姓能富强起来吗?秦朝能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去攻打韩国吗?这真的是活人千年啊,生活在关中这一片土地上的百姓怎能不记郑国之名?将来,这地方也必定是历史文人、人民群众前来凭吊的---”

  【不要说啦,刹车。】

  【凭吊都出来了,主播你是要把秦朝两世而亡,始皇大大这一生都在被命运捉弄的大事件给暴露出来吗?】

  【自爆?我喜欢这个剧情,超想看主播自爆穿越者身份的情节。】

  何淼摇摇头,说道:“总之这一定是一个能够让后人们铭记纪念的伟大工程。”

  纪念、伟大?

  众人都看向何淼,他竟然如此高看郑国渠,虽然郑国渠对秦国的确是重要的,但是被后人铭记这些也是其他人不敢想的。

  黄山道微微点头:还是小孩子嘴甜,说的话让他这个毫不相关的人都为秦有郑国渠而感到熨帖。

  只不过这个小孩说起秦时,为什么本能的说法都是秦朝?处在这个朝代的人,一般很难会用某某朝这种说法来提起本国。

  难道他处在秦后面的朝代?

  月色晃了眼,淡淡的酒意熏了上来,黄山道笑了笑,他这个想法太荒诞了,还不如说这个小孩是天神降世洞察古今呢。

  郑希听出来小司丞是真心站在他爹这一边的,心中感概:“因家父喜静,是以不接受访客。不过若上官想见,下官可以代为转达。”

  何淼放下担心,人不是自闭了就好,仔细想想能把间谍做到这份上,古今中外除了郑国也是没谁了。

  渠造好了,本来是疲秦的一项工程却让人家发家致富了,换谁谁不抑郁。

  希望郑水工能公正客观的看待他一手主持修建起来的郑国渠,不要因此而自责。

  “那你下次放假的时候回家一趟,跟你爹好好说说,我真的很佩服他,想要向他讨教一些水利上的问题。”何淼拱拳作请求状,“希兄,有劳你了。”

  吓得郑希连忙离席避开,“下官一定转告。”

  父亲曾说,此生唯一让他不觉遗憾的便是水渠让它两边的百姓受益了。其实他可以将水渠修坏的,但想到这关中万千百姓终是没有那么做。

  这一生上对不起君主下有愧韩国同胞,真的是很失败。

  希望何司丞的话能让他想开一些。

  众人也看得出来,何淼是真的很重视与郑国的见面,对郑希都比刚开始热情了很多。

  刘季有些羡慕,跟身边的萧何低声道:“还是有个好爹的好啊。”

  萧何的两瓣嘴唇都没有动的:“这话你敢说给你爹听?”

  【淼淼,刘季跟萧何俩在说小话呢。】

  何淼看见了,让战战兢兢完成任务的郑希坐下,才拿起鼓槌,兴致勃勃地跟众人道:“好了,认识过郑希,我们开始下一轮游戏吧。”

  江莼动了动脚踝,他不太想玩这个游戏了,如果让他自我介绍,说假话伤感情,目前也不可能说真话。

  但是让他主动说不玩了,又不想打断何淼的兴致,毕竟这个学生自从跟着他学习就一直很听话。

  至于刘季等人,都是他们这位何小司丞的属官,心里不想玩也不敢说。

  “咚咚咚。”

  击鼓声重新在澄明的月色下响起,被何淼看到的每个人,这一瞬间都有些紧张了,正襟危坐。

  如果被何司丞点到名字,要求他们说什么不想说的秘密,该怎么办?

  何司丞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跟他们一开始设想的差别有点大,上一轮对那个小花大家都没有特别的感觉,这次传花开始后都特别担心会落到自己手里。

  刚落到英布手里,就被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放到郑希手里,坐在英布右边的郑希:还没完了?

  顿时如烫手山芋一般放到他右边的刘季手中。

  刘季都没粘手,到了萧何手里。

  萧何:---

  【看出来了,这一局的大家都不想拿花。】

  【其实大家还是太单纯了,应该把击鼓的主动权拿过来。】

  【应该不是没想到而是不敢吧。看看那边一条长案上的人,刘季、萧何、英布勉强能说上话,也不能跟自己的顶头上司抢东西吧。黄山道张良算是客囚,虽然淼淼以礼相待,他们也不敢怎么样的。最后就剩下江莼和淳于越了,但他俩绝对不会跟淼淼抢夺击鼓主动权。】

  弹幕这一圈分析下来,花已经从萧何-江莼-淳于越,击鼓声戛然而止。

  哎呀,今晚的月色真好呀。

  刘季拿起一颗面豆,吃得嘎嘣脆,闪闪发亮的眼神一直落在淳于越拿着小花的手上。

  【刘季:嘿嘿不是我,可以吃瓜了。】

  何淼看了眼刘季那和瓜田中上蹿下跳的猹一样的眼神,表示没眼看。

  “淳于先生,我想问问你,你们这些博士在朝中这么几年真的一条建议都没有被陛下采纳吗?当然了我知道你们经常提的,就是恢复周朝的分封制,很好奇你们是一个怎样的心路历程。在面临更易书写的纸现世的时代大浪潮时,你们儒学博士又将何去何从?”

  【幻视小报记者跨越千年时光去采访。】

  【我担心淳于博士会直接上大棍,毕竟他们那个时候的儒士有春秋战国时期儒士孔武有力遗风的。】

  疏疏落落的月色下,玄色锦绣靴子无声的落在地面,衣摆轻轻一晃,安静下来。

  李韬请示:“陛下---章少府,我们不过去吗?”

  嬴政说道:“旁观者清,我也很好奇儒家这些博士,为什么如此致力于学古?”

  网友们都没有注意到屏幕右边突然多出来的一块阴影,积极性很高地参与讨论:【感觉儒家这些人就是找不到存在感了,整天以让始皇大大炸毛来体会自己的重要。】

  【真的,他们就不想想,一旦分封,我们陛下亲政之后耗费十年的征战都白费了,六国会貌似已经败了其实胜了。秦国先祖一代又一代的变法图强东出愿望,更会是一场笑话。】

  【搞不懂搞不懂,儒家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第117章 独尊儒

  淳于越舌头僵硬, 对何淼这些问题竟然不知如何来回,此前对此竟从未有所察觉,他当上这个博士之后提出的建议似乎一直都是恢复分封制。

  刘季捂嘴偷笑, 何司丞说得挺对的,那些个博士都跟白设置的一样, 在乡里时不是没有人讨论这个问题,但是他们的侧重点都在当今陛下身上。

  陛下是个刚愎自用的皇帝, 对博士们提的建议从来都是不予采纳的。

  但是今天叫何司丞这么一问,好像这些人除了提出来恢复分封制也没有提别的。

  分封制有啥好的, 看起来可以求官的机会挺多, 其实那些国家的丞相啊大臣啊,还不是大多数都被把持在国君的亲戚手中。

  以前的时候他刘季奋斗一辈子都当不了国君或是宰相,但是现在好像突然觉得丞相之位啊、郡守之位啊, 对他都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事情呢。

  如果能做到更高的位置,自己是不是得改个更响亮的名字?

  刘季已经畅想到美好的光明未来了。

  淳于越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 竟觉得无地自容起来, 避开头一个问题说道:“恢复分封制是巩固王朝统一的大策, 我等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目的, 只是希望陛下开创的这一番伟业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分封子弟,使之如同众星拱卫皓月一般,这才是稳定之道啊。难道如今实行的郡县制就是好的吗?随处可见的地方贪官, 百姓与帝王脱离,终将酿成大患啊。我淳于越知道陛下喜欢听什么, 但是我不能因为要是陛下高兴就说谄媚之言。”

  现代, 很多网友挠头。

  【诶,这么听起来淳于越人还怪好的嘞。】

  【是啊,我一直以为他是那些在背后反对始皇大大的人之一。】

  黄山道喝着小酒:“博士啊, 你这般让我想起了孝公时期的那些儒生,孝公任用卫鞅进行改革,有一部分仕秦的儒生就嚷着要恢复原先的井田制,你们这些儒家的是不是就喜欢前代的制度?”

  刘季一时忘了身份差距,哈哈哈大笑道:“我知道了,这样稳妥,毕竟前人已经做过的就算出了错也不能赖自己。”

  淳于越缓缓的看向刘季,说道:“你懂多少圣人之言?”

  【哈哈哈淳于越,你知道你现在得罪的是你未来的金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