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我是神算子 听说我是神算子 第145章

作者:风吹林安 标签: 升级流 朝堂之上 玄学 沙雕 穿越重生

  “还有这种事?然后呢?”

  “这还用我说,你没见那位李道长还活得好好的,也不知道这事是不是真的,要是真的,那李道长又是如何延寿的?”

  “延寿?”

  这倒让不少人好奇起来,纷纷想知道是如何延寿的,这要是知晓的,可少不了是笔发财的好路子,有不少有钱有权的老爷们,都想延寿呢。

  “这世上怎么有人会延寿,”说话的人手里正拿着新出炉的话本子,听闻正是以那位李道长为原型所创,他道:“要是那位李道长真的四柱八命已经没了寿命,早早死了,那对方也有可能是天上的神仙下凡,刚好寄宿在那位李道长的身上,这样也能说得通。”

  “什……什么……”

  在场的人被这一番话惊到,仔细一想,又觉得对方说得十分有道理,要是李道长真的已经早早死了,那现在附身在李道长身上的人,未必不是神明。

  因此,这些人又在商讨,到底是哪位神明附身在李道长身上,最后更是猜测到三清身上。

  又想到李道长的本事,更觉得对方是三清老爷在人间的化身,没有什么比三清老爷更合适了。

  这话传到各州,各大道观都惊动了。

  居然有人说那位李道长是三清化身,那岂不是成了他头顶上的老祖宗,所有道观,不管是对李乐只友善的,还是不友善的,在这一刻,都纷纷前往京城。

  他们倒要看看,对方有何本事,能够当三清老爷的化身。

第138章

  一个二个来到京城后,都落脚玄阳宫,其中就包括在外面游历的张疯子张元明。

  他原本跑到宜州去了,这次同重山观的道长一同前来京城。

  在路上,重山观的掌教还问道:“那人似乎是从你们扬州走出来的,你扬州道观稀疏,有名的也就你的青云观,何时冒出来这等人物,还被人谣传是三清老爷化身。”

  “这个嘛,”张元明摸了一下胡子,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他知道这事的时候也和重山观掌教一样,还以为是有人同他说的笑话,可真的听到不止一人两人如此说后。

  张元明也渐渐接受了这事,这也让他想起去年,他曾去妙道观找李乐只的场景,那时,他还以为对方是个小辈,虽有天赋但尚未崛起,名声平平。

  他现在还记得,当时同对方说起天下道门第一人的场景。

  这才过去一年不到的时间,对方已经成长到这个地步,张云明咂吧两下嘴,还是有几分不敢相信。

  数月未见,对方已经成为天下道门第一人了。

  三清老爷化身,谁听了不得羡慕一声,就连从前的天衍子,也不过如此。

  张元明道:“扬州道观虽少,人杰地灵,虽一手能数得出来,但各个本事不小。”

  “……”

  重山观掌教沉着脸,张元明见状也将手收回去,转头看向马车外面,再说下去,他都要怕木老头忍不了一点,将他一脚踹下去。

  重山观掌教轻哼一声,冷冷道:“你的意思是,那人是三清老爷的化身?”

  “这可是你说的,”张元明回头,咧嘴一笑道:“世人都知他本事不小,传其是三清老爷化身,也是对其本事的肯定,虽说对方未必是三清老爷化身,但那一身本事,未必不是道门第一人。”

  此言一出,马车内瞬间安静下来,张元明没有继续说下去,他直视重山观掌教的双眸,眼神清澈,像是在说他所言非虚。

  重山观掌教也没了声,手里的拂尘调换了一下位置,他脸色沉沉,一副被这话中伤从而不喜,实则却琢磨着道门第一人这几个字。

  这五字的重量非同一般,那位李道长能成为道门第一人……重山观掌教心下犹豫,对方的本事他也是有所听闻的,虽说不能说是三清老爷的化身,但这道门第一人的名号似是跑不掉了。

  想到此,不免露出一抹笑,这要是被玉清宫知晓,还不是要闹翻天了。

  他们抵达京城后,不早不晚,玄阳宫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世的人,也还有不少人世的还在路上。

  两人前去同相识的打声招呼,后又去拜见玄阳子。

  得见玄阳子后,玄阳子见到两人,端着茶杯喝着茶道:“你们也是为了李道长前来?”

  “自然,”重山观掌教立马道。

  张元明也点点头,他道:“前辈,李道长被传是三清老爷化身,我们道士哪有不前来见见三清老爷的。”

  对于他们的来意,玄阳子也是知晓的,还不是因为那风靡大梁的话本子,人手一本,就没人没有看过、听过,这也导致对李小友多有误传。

  玄阳子无奈道:“你们这真是,不过是外头人瞎说几句,话本太过夸大,你们都多大的人了,还同小辈斤斤计较,也不怕被人耻笑。”

  重山观掌教:“这哪里是我们斤斤计较,事关三清,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玄阳子无奈,反正劝是劝不动的,回想李小友的天赋,说对方是三清化身似乎……也不为过。

  见到这些人不撞南墙不回头,玄阳子也不劝下去,丢脸的不是他。

  因此,玄阳子之留下一句“随你们”,便脚下生风离开,寻了个清静的地方。

  紧接着,玄阳子写了一封信,托人交到李乐只手中。

  李乐只收到信时,已经是回京城马上就要到曲江的路上,还是小五给他的。

  见是玄阳宫写给他的信,李乐只看了一眼小五。

  小五解释道:“有人,拦截。”

  意思是,玄阳宫有人在那盯着,知道是他的信后,立马拦截下来,再送到他的手中。

  李乐只不再多想,他拆开信看了一眼信里头的内容,这一看,心沉了又沉。

  众多道观的道士都前去京城,还是因为他。

  想到话本上将他夸大的事,还有说他是三清老爷化身的,李乐只心底一阵心虚。

  随之而来的是头疼,这么多人齐聚玄阳宫都是因为他,不用多想就知前面有不小的麻烦等着他。

  但莫名的,他居然没有什么害怕的情绪,李乐只望着前方的渡口,马上就要下船了,他也要同不相识的道长见面了。

  *

  李乐只下船后,带着两徒弟回到宣平巷的家中,除了公孙淼然前来后,旁人还真没瞧见,一个都未来。

  而这次,公孙淼然倒是带来了一个消息,公孙淼然道:“前些日子太子妃诊断出来有了身份,还是三个月了。”

  现下已经五月,倒爷和他先前算的时间差不多,李乐只并不诧异。

  见他这副模样,公孙淼然哪还有不明白的,原来上次李道长已经算出来了,只是没说罢了。

  知道后,公孙淼然也没有在此事上深问下去,又说起别的,道:“自你离京后,工部那边还想找上门求你算一卦的,没想到你不在,他们只好打道回府,后来加班加点,还是造出来了船,陛下正高兴呢,正准备派人出海去将土豆红薯带回来。”

  这么快。

  李乐只心底惊讶,面上不显,他算了一卦,这次出海去寻找土豆和红薯是否一帆风顺。

  卦象显示,虽有风浪,但结果尚可。

  又算了一下何时是好日子,卦象倒是显示九月份的时候,李乐只虽然不知为何是九月,但他还是说了出来。

  “是好事,九月出海更好。”

  “九月?”公孙淼然疑惑,想要知晓得更多,但看向李乐只的侧脸后,又将嘴边的话咽回去,李道长算出这种事不知要耗费多少心力,才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再问下去,即使李道长过分强悍,也免不了会受到反噬,即使是一点点,公孙淼然也不敢去赌。

  只道:“好,我记下了。”

  随后又同李乐只聊起扬州白老爷一事,还道:“这事殿下知晓后,虽未动怒,但没多久,已经有名叫夜莺的组织潜伏在各地,专门监管各州,以防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是好事,”没想到太子动作会这般快,这才过去几个月,已经有组织分散各州了。

  “是,夜莺成立后”,又借着那事,抓到了不少昭国的探子,这些人隐藏在各地就是个毒瘤,”说到这里,公孙淼然看向李乐只,笑道:“说起这事,还是你的名声好用,只要在人堆里小声说你一句坏话,那群人就跟闻到肉包子一样凑上来,都不用费多大的力气,一个个暴露了。”

  李乐只:“……”

  在之前,他还能心底乐呵乐呵,猛地听到自己的事,还是这等离奇的事,李乐只笑容消失,随后又忍不住浅笑了一下,很是无奈。

  昭国的人,想要搞他的心也太强烈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把昭国皇帝的坟刨了。

  公孙淼然说完,完全不掩饰,大笑起来。

  笑完后,他又同李乐只说了一些京城的事,在离开之前道:“有时候可以去兴宁巷一趟,你的新府邸在那。”

  “好,”李乐只应下。

  兴宁巷应该是他的太子太师府邸,李乐只虽然知晓了,但现下他刚回来,还没有多余的心力搬过去,只能以后再去看看。

  ……

  又过了几天,五月初五的时候,李乐乐收到了一份邀请,来自玄阳宫,他看着上头的日期,才想起来,这是个什么日子。

  五月初五,开坛论道。

  也是众道士互相切磋的时候,原来是等着这一天。

  只是这开坛论道,李乐只想想头皮都要发麻,就凭他现在的名声,说不定还要去上头讲道,这种事情,李乐只只想逃,还有,他也不知道要说什么。

  罢了。

  只能硬着头皮去了。

  *

  玄阳宫

  开坛论道的场景已经准备妥当,万里晴朗无云,是个好日子,在这一天,所有掌教都盛装出场,不仅掌教盛装,就连门下的弟子都没有敷衍穿着的,都拿出压箱底的好衣服上身。

  比起以往的庄严肃穆,今日比起以往,要躁动一二,所有人都清楚,那位传说中三清化身的李道长也会前来。

  除了玄阳宫已经见过李乐只的以为,其余人都纷纷好奇,对方是个何样的人,因此,有不少余光都瞄向身后,瞄向大门的方向,希望能第一眼看到那抹不一般的身影。

  不知是谁说了一句:“来了,来了,他来了。”

  一瞬间,所有人都往身后看过去,就连一些坐着的掌教都站起身,看向门口的方向,他们也好奇是何样的道人。

  *

  李乐只进大门的那一刻,就知道要面对的场面非同一般,可当他抬头看到前方的场景后,紧张的心瞬间落下去,人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多,不愧是一年一度的盛世,天南地北的道士齐聚于一堂。

  李乐只走上前,他还未开口,玄阳子走上前道:“李道长,你来了,既然如此,吉时一到,敬告天地。”说完,他又道:“李道长,此次由你来主持,如何?”

  李乐只还未拒绝。

  另一人站出来,不敢置信道:“什么!由他来主持?”

  “前辈,原得前辈看重,此事不应辞,但在场的诸位前辈都比我更合适,何况小辈尚年轻,尚未主持过此等场面,恐怕……”

第13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