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 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 第89章
作者:弥小仙人
千岭不由诧异了一番,看向递消息的小厮道:“最近发生什么大事了?要我立马回去?”
小厮低头答道:“小人不知,不过族长的意思似是与总督府那边的异动有关,传令最近大家都要老实安分些”
“另外,大祭司递话,让您最近收敛着点,不要再买人了。”
后面这句话小厮说得又快又小声,他清楚他家少祭祀的喜好。
少祭祀就是喜欢那些柔嫩还未长开的少年,不忌性别,只要长得好,少男少女他都喜欢。但他的喜欢又特别短暂,玩玩就腻了,腻了就会扔掉;若有些他喜欢却死活不从的,就会干脆直接的毁掉。
这对千岭来说很正常,他是少祭祀,他不要的物件,要么毁了要么扔了,是不可能再流出去的。
奴隶也是物件。
折损率太高,所以才总是买人。
小厮小声道:“可能、可能您最近买的太多了?”
千岭皱眉:“我最近没买多少人吧?几个奴隶而已,还没我一只紫毫笔贵,能花几个钱?”
“那,那可能是您近期……扔掉的太多了?”
小厮没敢直接说打杀了的太多,毕竟他在少祭祀眼中也是奴隶。说话不过脑,下一个被埋了的可能就是自己了。
千岭脸色已经冷了下来:“那更不可能。奴隶这等便宜东西,还没牛羊贵,我扔了就扔了,大祭司决不可能因为这个专门来训诫我。”
小厮还想说什么,但千岭已经不耐烦听了:“行了,滚吧。小爷我自己回去问,你别张嘴了,晦气。”
千岭在这方面还是很听族里话的,不过听话对象仅限于他父亲千羽生和大祭司。
既然叫他回去,那肯定有大事。
千岭火急火燎地往回赶的时候,京城的陈玉成接到了皇帝的召请。
他有些忐忑和兴奋,不知道皇帝突然找他什么事情。
不过他还是非常迅速地收拾好自己进宫去了。
“参见陛下,陛下万福。”
到了殿里,陈玉成才发现除了他,还有一个人也等在了这里,正是他的同榜同僚€€€€榜眼崔南辞。
见人来齐了,安临琛扬了扬眉,道:“陈爱卿、崔爱卿,坐。”
陈玉成、崔南辞,这两人刚好互补。
陈玉成,首科探花,是个秒人。
陈玉成这个年岁的一甲进士,前途远大四个字就跟定了钉似的挂在脑门上了。尤其他出身寒门,身后无甚背景,这样的人无疑是相当好的拉拢对象。再加上一条,他还没有娶妻。
拉拢的路子都给摆在明面上了,明明是个榜下捉婿的上佳人选,但直到升官至内阁侍读,依然孤身一人,满袖清风,且同僚间风评不错。
崔南辞,出生清河崔氏嫡系,累世大族跌板钉钉的传承人之一,钟鸣鼎食的世家子弟、底蕴逼人。但同样低调异常,不急不躁,在朝中有着不错的口碑。
安临琛倒不是爱八卦,不过他确实看中了两人的出身。
“陈爱卿,朕有件大事要交由你去办。”
陈玉成身子一下子绷紧,紧张又期待:“是。”
“朕要你去蜀地一趟。”
“是要微臣去调查当地实况吗?定不负陛下所托。”李伯讲述蜀地情况的时候,他也是在场的人之一,现在陛下终于准备去动蜀地了吗?
安临琛神秘一笑:“不,朕要你去‘失踪’。”
蜀地张狂,即使有林婉蓉的证词在,也存在喊冤、倒打一耙的可能。
若单单是因为蜀地总督‘屠戮变卖奴隶’就将人下狱斩首,在一些人眼里并不能过多服众,甚至会留下蜀地总督是个‘可怜人’的姿态。
毕竟很多人并不能共情奴隶,尤其当了千百年上层人的士族大家。
但若是这位总督已经狂妄到‘谋害钦差’了呢?
这可不就是毫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倒那时候,蜀地总督的罪责又加一条,还是世人眼里看起来更重的一条。
其实私用奴契,已经是违抗圣命了;更别说纵容属下肆意践踏他人性命、强占他人财产的恶劣行径,这些都远比‘谋害钦差’来得更重,但现在的人们普遍认为,钦差的一条命抵得上那死去的千百贱民。
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奴隶贱民不被当人看。
才实行了两年的新政,并不足以将过去根深蒂固的观念从人们的脑海中拔除。
“啊?”
陈玉成呆滞,觉得自己可能没听明白皇帝的意思。
看着陈玉成有些呆萌的神情,安临琛接下来的话音带上了一丝笑意:“至于崔爱卿,你则需要在陈卿‘失踪’后,再高调前往蜀地,‘救回’我们陈钦差。”
崔南辞稍稍放松紧绷的身子,执手行礼道:“臣遵旨。”
千岭刚回族地没几天,还没等到萧书荣有什么具体手段,却突然接到了京城的传讯€€€€京城要拍个钦差大臣过来蜀地!
千家一下子急了。
这是有什么地方暴露了吗?
他们火急火燎地跑到总督府求个对策,但总督萧书荣本人也有些紧张和无头绪。
他在婉娘消失后,深怕这女人捅出些什么不该说的,一边放出风声一边紧急寻人。
他派出去的人一直没找到婉娘,整个蜀地那么多犄角旮旯,他上哪翻个大活人去,无奈之下,他只能边派人找,边去查看蜀地的通关文书,但整整两个月,也没查到丝毫相关线索。
大概婉娘还藏在蜀地的某个角落不敢动弹,所以他才放心地将她的‘死讯’公布了出去,甚至那具焦尸也已经备好,专门毁了脸,又让其苟延残喘了活了段时间才弄死,再有经验的仵作都查不出异常来的那种。
就是为了毁掉婉娘这条线索。
皇帝怎么会在这个时间点派人来蜀地?
钦差出发的第五天,蜀地众人人心惶惶的等着的时候,突然收到一条消息:
钦差!被劫了!
如今不知去向,不知死活!
众人哗然。
但在这个关键时期,又一条蜀地相关的消息,火遍了整个大锦。
呼,赶上了,不用请假了QAQ。
①蠹虫:蛀虫。(du,第四声)
第64章
太和三年三月二十七。
阳春三月,新进士预备登科之际,天下人的目光汇集京城;没成想,还没等到看新科状元打马游街,却先等来了另一场大事。
登闻鼓被敲响,有人告御状了!
这是大锦立朝以来,首次有人敲响这面鼓。
登闻鼓就立在午门边上,由一名监察御史值守着;平日里没什么人会将目光放在这里,但毕竟皇城墙外,鼓声响起,立刻引来了大量关注。
短时间内,午门外聚集起大量围观的人。
人们的目光集中在高台上的敲鼓之人身上。
敲鼓之人是一个脸色苍白、身形瘦削的女子;她的手腕极为纤细,但敲鼓的力道却丝毫不减。
显然是铁了心的要敲这登闻鼓。
登闻鼓不是随便就能敲的。
【其户婚田土诸事,皆归有司,不许击鼓】
€€€€像分家、婚配以及土地之类的民事诉讼、经济纠纷,都由专门官吏办理,不许击登闻鼓。
【凡军民词讼,皆须自下而上陈告。若越本管官司辄赴上司称诉者,即实,亦笞五十】
€€€€军人有卫所,百姓有州县,发生词讼纠纷,必须先找主管官吏。主管官吏不受理,或者受理不公,才可以越级上告。不经过主管官吏就越级上告的,即使有理,也要受到用荆杖责打五十下的刑罚。
【击登闻鼓申诉而不实者,杖一百】
€€€€击登闻鼓告御状而所诉不实者,受刑杖责打一百下的刑罚。如有诬告,还要依律追究其诬告罪。
不过只要敲响了:
【敢沮告者死①】
€€€€胆敢阻止老百姓击鼓的,死罪。
凡击登闻鼓;监察御史必须‘随即引奏’,以达上听。
登闻鼓,既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宣示:警告、提醒各级官吏不得懒政、不得枉法,否则,老百姓可以到皇帝这里来告御状。
这面登闻鼓,已经太久、太久没有响起来过了。
人群越聚越多,却只发出了些嗡嗡的细小声音;此时台上的声音清晰有力地传了出来,有风吹过,将她的声音带到了更远的地方。
“民女林婉蓉,状告蜀地总督欺上瞒下,毁我名誉!”
“蜀地总督假借‘为圈禁民女’之名义,枉顾圣令,私启奴契,与蜀地本地家族沆瀣一气,残害当地百姓!”
“民女生活在陕地已有八年之久,何来被他圈禁之说,又何时成了那祸害百姓的妖人!”
“民女林婉蓉,状告蜀地总督……”
有人沉浸在‘登闻鼓居然被敲响了’的震撼之中,有人皱眉细思着这女子话中内容,却见那朱红色的大门缓缓打开,将女子迎进了宫去。
人们这才恍然,原来新朝的登闻鼓不再是摆设了吗?
这件事情立刻变得让人牵挂,那林婉蓉之言,瞬间向四面八方辐射而去。
登闻鼓敲响的第二天,林婉蓉的鼓前喊话、此事的前因后果,就迅速刊登在了当周的报纸上,加急发往大锦各地。
此次报纸的首页版面标题直接就是《登闻鼓状告书》。
吸引了全京城乃至全大锦的目光。
一时间人人讨论。
不少人刚拿到报纸,初初看到女子因‘毁我名誉’便敲响登闻鼓,不少人还纳闷,这女子太过烈性了些,这种事情达不到上达天听的程度吧?
下一篇:每天要花五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