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我呀,大难临头了 少爷我呀,大难临头了 第101章
作者:荔枝园荔枝
******
江逸说做就做,在好友们离开房间后,他便专心致志地写起了学报相关的筹办经验和思路,准备尽快交给纪连云。
谁知因为写的太晚,不知不觉趴在书桌上睡着了,第二天喜提感冒。
就这样他还要挣扎着起来,赶去给纪司业送他写了一整宿的方案。
“你还不赶紧躺下,我让人进来伺候!”陈熙见劝不动只能威胁道:“你要是再不听话我就把你写的这些玩意儿烧了!”
“你烧它们不如烧死我算了,我可写了一整晚。”江逸嘴上虽然倔强,但还是听话地躺了回去。
“你确实是要烧死了,你看你身上都烫成什么样了。”陈熙摸着他的额头说道。
陈熙一边气他不顾死活,一边急忙让小僮去催医馆的大夫。
等到大夫来诊完脉煎了药,他又亲自喂江逸喝药。
江逸虽然发烧,但精神还是不错,知道自己应该还好,并不管陈熙板着一张脸,还有心情同他开玩笑。
“能得尚书公子亲自伺候,我这病也挺值了。”
“你就贫吧,待会儿你哥来了,我看你还敢不敢这么说。”陈熙喂完药,把碗重重一放,哼了一声。
江逸连用来压苦味的蜜饯都没来得及放进嘴里,急着问:“你派人去告诉我哥了?”
“顾子穆亲自去的。你一大早烫得像块碳,都病成这样了难道还不让人知会一声?”陈熙见他这反应,不满地反问了一句。
“你看我现在不是已经出汗了吗?我就说了只是受了点寒。”江逸见挽回不了只好重新往床上一靠,又指挥陈熙道:“赶紧给我把我写的东西收起来,千万别让我哥知道我是因为这个生的病。”
他话还没落音,就听到门外顾子穆咋咋呼呼的声音,“逸哥儿怎么样了?好点了没?”
然后伴随着推门声,不仅是江慎和顾子穆,江逸还看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随即惊讶道:“太子哥哥怎么也来了?”
第113章
国子监的号舍本来就不宽敞, 再加上太医和伺候的人,这么一群人走进来,一下子显得更拥挤了。
陈熙和章季青没想到太子突然出现, 愣了一下后连忙跪下行礼。
“见过太子殿下。”
太子知道他们两人是江逸好友,笑着让他们起身。
然后又走到江逸床边, 眉心微沉看着他说:“孤听穆哥儿说你病得不轻, 有些担心, 便与瑾和一起过来了, 怎么这么不小心呢。”
“哪有子穆说得那么严重, 怎么还传到宫里去了。”江逸朝顾子穆投去不赞同的目光。
“我去刑部衙门找瑾和哥哥的时候听说他进宫了, 我进不了宫,好在遇到的侍卫认识我, 帮我向姐姐传了话。”顾子穆连忙解释道。
他一路上走得着急,现在还是满头大汗。江逸见他如此也不好再说些怪他的话。
“让太医先给你看看。”江慎进来第一眼就是找江逸, 在看到他精神尚可时, 这才放下心来,然后请太医上前替他诊脉。
江逸乖乖伸出手给太医诊断。
太医诊完后又要来了国子监医馆大夫开的药方, 看完后点头回话道:“太子殿下,江大人,二公子脉浮而紧,是风寒外侵之证,医馆大夫开的方子也对症,不过虽已发了汗,但仍需祛风散寒, 再温经通络修养之, 我先开几服药,过两天再换方子。”
听太医说完, 江逸嘴一抿直摇头,知道自己这回肯定又要修养十天半个月了。
上次就被关在家里大半个月,就连开窗通个风都要被念叨,这回估计又是什么都干不成了。
他的小动作没有逃过江慎的眼睛,“太医的话你也听到了,我让人去纪司业那里替你告假,晚些时候你就随我回府。”
这个时候江逸自然不能说什么,只乖巧地点头听从安排。
等太医一开好方子,江慎就命人拿着方子去国子监的医馆抓药。
江逸请了假,陈熙等人可没有请假。等待抓药期间,见江慎和太子都在,他们便重新回课堂上课去了。
临走之前江逸眼神示意陈熙帮他把东西收起来,却不料又被江慎抓包。
陈熙只好给了他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就随顾子穆等人一同离开了。
******
这时候房间里除了江逸,就只剩下太子和江慎。
江慎走过去拿起陈熙放在桌上的那一叠纸,先是随意翻看了两下,然后又仔细看了一会儿,问道:“你就是为了写这些东西不顾自己的身体?”
“大哥,我没有不顾自己身体,都说了只是不小心睡着了。”江逸急得要坐起来解释,以前他是不想上国子监,现在是不想回去。
“你躺下。”他刚一坐起就被坐在床边的太子按住。
太子皱眉对江慎说:“瑾和,逸哥儿还病着,你就是有什么要问也等他好了再说,这样吓他做什么。”
“殿下现在护得可是比以前还紧,难道我还会在逸哥儿病着的时候罚他不成。”
江慎怎么听太子的话怎么不顺耳,以前好像没觉得有什么,自从知道了江逸的身世,总觉着所有人都想来抢弟弟。
太子很少看到江慎也有这么幼稚的时候,颇为无奈地笑了笑。
这时,江慎走了过来,把手上的纸递给太子后说:“殿下瞧瞧,逸哥儿现在也出息了,他这主意我看就十分不错。”
太子接过来先是看了眼江逸的字,本想问一句江慎教了这么久怎么还是如此,抬头看到江慎不怎么好的脸色,决定作为表哥他还是大度一点,这句话便没问出口。
他先是看了前两页的内容,边看边说:“这学报与逸哥儿上回信中所说差不多呀。”
江慎听后先是一愣,随即目光在江逸和太子脸上打转,“信?逸哥儿何时给殿下写信了?”
“学报这事我可是得到了太子哥哥的允许才做的,大哥不知道吗?”江逸没听出江慎话中的危险,还一脸无辜地反问。
江逸在国子监有什么出格的想法都会先偷偷寻求太子的支持,也是因为有太子替他说话,很多事祭酒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一直默认太子肯定会跟大哥互通有无,并不知道太子怕他被江慎惩罚,有些与学业无关的事并不会特意提起。
这事放到以前也就罢了,现在这个时候,不由江慎觉得太子这是跟韩嘉言抱着同样的心。
江慎那酸溜溜地话一问出口,太子就明白了他心中所想,淡然问道:“瑾和如今是连孤都不信了?”
被太子这么一问,江慎也察觉自己最近是有点反应过度,“殿下言重了,我只是随口一问罢了。”
江逸躺在床上瞪大眼睛看两个哥哥交谈,总感觉插不上嘴,“这是说到哪了?不是在说学报吗?”
江慎这才顺着他的话继续,“我说的是后面宣传司那部分,殿下可再往后翻翻。”
听他这么说江逸就知道自己后面那些还是没隐瞒住。
他跟陈熙等人说的那些以国子监的名义发行学报只是计划的一部分。昨晚所写的内容,除了这些,还考虑了以后学报发展好了,民间必定有效仿的,舆论这种东西肯定要纳入监管,所以他提议朝廷建立宣传司,专门负责报纸和书籍出版的规范管理,避免有人操控舆论谋取私利。
不过,这些他也是有私心的。现在学报还刚出了几期,内容都还在摸索当中,很少有人能看出报纸的杀伤力,他就算提议设立宣传司,除了太子和大哥,大概没人会相信他所说的。
而他想等到报纸的影响力扩大后,再提出这个建议,到时候作为最早的报纸发行和管理人员,章季青就能够顺理成章地得到机会,这样他也能如愿不走父兄的老路。
“你怎么会想到这些的?后面你的那些预测真能实现吗?”
太子看完了他的整体规划和关于宣传司的提议,同样感到吃惊,这些比江逸最初信中所说的要详细很多。
“逸哥儿还生着病呢,殿下也太过心急了。”这下轮到江慎来充当好哥哥的角色了。
他的话打断了江逸还没说出口的回答。
太子再次无奈地摇头,“瑾和说的没错,那就等逸哥儿好了再说。”
江逸连忙坐起来,“别呀,现在就说。”
气得江慎放开握着他的手,“你精力倒是好。”
太子看他俩这样,忍不住笑了起来,“好了,有什么想说的你就说吧。”
“太子哥哥,大哥,你们能不能当作没看过这份东西。”江逸并不是急着解释里面的内容,而是急着请求两人无视这份提议。
太子与江慎对视一眼,也不问原因就点头答应了,“你若是不想说我们便不问了。”
江逸没想到这么顺利,想着后面他与关若归谋划的事也瞒不住,干脆将此计划也告知二人。
江慎没有明确表示赞成或反对的态度,但太子对他是支持的,“此事与民有利,若是真如逸哥儿所说能让百姓更便利,那便是你做了一件大好事。”
太子的话给了江逸很大的鼓舞,他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一定会做出一番成绩来。
******
江逸这次病得突然,还没来得及交代关若归后续事宜就被江慎带回了府里。
但好在这事在江慎面前过了明路,他也就不用遮遮掩掩,有什么事需要办甚至还能光明正大借用他哥的人。
他上一次就想找他哥借的账房这回就安排上了,报纸那边用不上了,快递这边正好用上。
等到江逸康复,快递局刚好也筹备地差不多了。
根据江逸的计划,快递局的业务是从离京城最近的州府开始。
他们人手有限,送货上门这种就不要想了,现在想的是如何在不同城市之间寻找到最快的物流路线,同时还能尽可能地兼顾各个村镇的需求。
为了规划最合适的路线,江逸一回到国子监就钻进了典籍厅寻找附近城镇的地理志。
这活当然不能他一个人干,陈熙再一次被他拉来一起挑灯夜读。
“你是故意的吧?”陈熙大晚上要陪他对着地图找得眼睛都快瞎了,气得牙痒痒。
他上回特地跟江逸说过不喜晚上点灯看书,这回江逸就拖着他连续看了几晚。
江逸虽然一本正经地表示自己这是为了工作,绝不是故意的,但从他脸上不难看出能够让陈熙打破规矩他有多高兴。
两人就这样一边翻书一边完善路线图,速度也是十分快。
他们在这里规划好的路线图还需要人实地走一遭纠错,最后才能确定一条完整的线路。
还好现在的业务是先从京城附近做起,京城附近的治安还算可以,小偷小摸或许有,但至少不会像他当初在宣州那样遇到什么劫匪。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江逸还是又从定南王府借了秦时和止戈来帮忙。
可以这么说,他们俩现在在江逸这,就是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搬的两块极其万能的砖。
但用这两人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但凡有点风吹草动韩嘉言的信就来了。好在他不需要回信也那么频繁,只是定南王府的那块令牌韩嘉言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收回去,江逸只好暂且收下。
他做的这一切其实还有一个人也在关注,那就是越看越觉得儿子太优秀了一定是像我的景元帝。
景元帝听闻江逸在找附近的地理志,连忙让人从文渊阁中把有关的藏书全找了出来并派人给江逸送过去。他不想大张旗鼓,便只叫了几个内侍送来。
只可惜他的好意被误会是太子所为,江逸开开心心地把这份好意记到了太子身上,脑海中根本连景元帝的影子都没闪过。
第114章
江逸猜测是由于太子和江慎的原因, 他提出的借由国子监的名头发行报纸并逐步将报纸推广到各地学府的建议,似乎没有遭到任何阻拦就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就连景元帝都在朝上褒奖了国子监众人。
上一篇:漂亮男人就该在修罗场
下一篇:小皇子今天被灭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