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 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 第373章
作者:枫香
虽然在大力发展药草种植集中炮制等一系列措施后,药价已经比前面几朝下降不知道多少,但覆盖率还是太低。药品短缺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
培养大夫,不比培养一个名合格的官员简单,甚至更难。
竺婉心里头千头万绪,看看身边离不开她的小七,第二天只能带着还在襁褓中的小儿子,去坐镇御书房。还好小婴儿有娘万事足,不哭不闹。
小七除了力气大一点,比她小时候要好带很多,但不能离了娘,不然房子都能给他拆了。
真拆。
大臣们显然是知道这个情况,只有几个亲近的等大事说完了之后会打趣两句,纷纷在内心抱怨两位新帝的不靠谱。
尤其是一些擅长阴谋论的。他们总觉得尉迟兰和竺年两人是利益结合,什么鹣鲽情深都是演出来的。
尉迟兰,那可是吴灲的得意门生。吴灲真正教的是什么学问,为什么几十年不得志被贬到黑荥州,当谁不知道吗?
尉迟兰学的东西,可和他的那些师兄弟不一样,是奔着当皇帝去的。
竺年虽说各方面都好,但他和竺瀚之间的亲缘淡薄,亲父子在一去的时间加去来能有个一年还是两年?论亲近,还不如身边的一匹马一个奴仆。
两人联合在一去,虽说有外力影响,但也不妨碍他们顺水推舟继续把这场戏演下去。
现在皇帝当上了,他们想着这场戏是该收场了。
两人这时候出去,说不定是为了避免分权闹得太难看,也说不定两人私底下早就商量好了,等回来的时候各自领几个美人回来都不一定。
竺婉一眼就能看出这些人抱有的奇奇怪怪的心思,但她管不住也不想去管别人怎么想,只要他们干正事的时候不掉链子就行。剩下的就是管住自己的那张嘴,别乱造谣。
背地里说闲话的人永远不会少,但敢说天子闲话的不多。
尤其是竺年在这方面的容忍度极低,其他人就不敢造次。
现在当家做主的竺婉,还真没她哥哥好说话。
在竺婉以为竺年他们是走海路去南地的时候,实际上竺年他们是直接走的内河。
被架上船的宋莽依旧是一脸稳重,站在甲板上稳稳当当,用一种看小孩子无理取闹的表情,容忍地看着自己的两位大舅舅。
这不是竺年以前的画舫,而是一艘中等大小的客船。
竺年还担心宋莽会不习惯,看小孩儿这幅样子就笑:“这船是用老战舰改的,比普通的客船要快一些,但不那么稳,你自己站着小心些。”
“战舰?”宋莽眼前一亮,下意识往竺年的方向走了两步。
他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姜地。
姜地虽然也有江河湖泊,但是水域条件大部分不太适合发展航运,很少有大型的船舶,更别说是战舰了。
京城虽然有一号码头,但他课业繁忙,偶尔去两次也只是走马观花。
尉迟兰不知道从哪儿跑过来,一把将宋莽架在脖子上:“走,舅舅带你去上头看!”话落的时候,人已经蹿到了桅杆上。
竺年看着他的光脚丫皱眉大喊:“你鞋呢?”
尉迟兰脚步顿了一下,当没听到,还又加快了速度,两三下就和宋莽站到了高高的瞭望台上,一副“你说什么我听不清”的样子。
竺年仰头看两人已经拿着望远镜在看了,笑着摇了摇头,没再多说什么。
他看看自己已经明亮了很多的小地图,想着,再等等吧,再过几年,他们就一去去周游四海。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尉迟大嫂给小姑子的家书
第一段:小姑子能干!
第二段:小姑子真能干!
第三段:小姑子比想象中的还要能干!
第四段:交给小姑子干,我萌很放心。
第五段:再见。( ^ω^)
(完)
空着的花盆里真的什么都能自己长出来
土人参、半夏、鱼腥草……反正比花钱买的都长得好多了
第二百六十五章 出游 ...
竺婉得到的理由,是尉迟兰要去南地,包括竺年也一样,需要了解南地的具体情况,以便将来更好的政策制定以及统治。
他们留给大臣们的理由是,他们需要回乡祭祖。
竺家的祖庙在南泉。
竺年当了皇帝,要回乡去跟老祖宗说一声,理由很正当。
至于说为什么不把宗庙搬到京城,这问题就不该是在这一朝问的。
太上皇竺瀚登基的时候,礼部就提议过,得到的答复是:“南泉为东都,一样是都城。且先人早已安息,不宜妄动。”
这话里面的意思很值得琢磨。
一般帝王坐镇京城,无论从哪方面考虑,帝陵都应该修建在京城附近。
被追封为皇帝的竺家祖坟确实不宜搬动,但竺瀚他们帝陵呢,总该修在京城吧?
竺瀚的回答是:“朕一生奔波,没能和家人多团聚,死后还是想和家族先辈在一起。”然后就把帝陵修在竺家的祖坟里了。
对于肚肠十八弯的大臣们来说,这是一个信号。
大梁是一个拥有四个都城的庞大帝国。
四个都城各有一套行政班底,相互之间并没有从属关系,只服从于皇帝。
皇帝待在哪个都城,其实都可以办公。除了南都新京距离太远,又有海上风浪阻隔,联系会有些不便之外,其余三个都城并没有行政级别上的高低之分。
只能说如今的京城作为一国都城的时间太久,忘记了竞争。直到帝陵的选址“抛弃”了京城,很多人才反应过来,原来皇帝是可以换地方办公的。保不齐将来的绝对中心会是南泉呢?
所以这一回,竺年和尉迟兰去南泉,一部分大臣会觉得是一次预演。
说不定将来皇帝会在四个都城之间来回巡视,而不是常驻一个地方。
加上最近朝廷并没有特别紧要的事情,大公主做事情也很稳当,大臣们惊讶了一番之后,就都接受了,连一张弹劾的奏折都没有。
倒也不是真的没人想弹劾,但前面弹劾竺年的,还是提议大赦天下的被受害者家属天天堵着门骂呢,其他人暂时没这个胆子撩虎须。
竺年他们也不是直接去的南地。
沿着沃水,这条繁忙的水道周围已经换了个样子。
他们本来想上沃州的大码头瞧瞧,无奈泊位太紧张,压根靠不了岸,只能连夜去了宁州,在那边建成的规模不小的码头靠了岸,狠狠吃了一顿宁州猪。
沿河的集镇繁华富庶,离了喧嚣的码头,就有无数等级不一的客栈可供选择。
尉迟兰直接租了一个比较少见的临河两层带院的小楼。
他的口中是小楼,实际是很大一座院子,还是仿的抱月居的设计,能住下他们全船的人,还有个小码头,能泊一两艘小船。
晚饭的主菜就是现宰的猪。
他们人多,而且大部分都是青壮年,跑船体力消耗极大,个顶个的能吃。两三百斤的大肥猪,直接就宰了三头。
当然他们再怎么能吃,三头肯定是吃不完的,收拾了回头放船上慢慢吃。
宋莽还从来没有吃过这么新鲜的杀猪菜,吃得一点都不比成年人少。
等饭过三碗,桌上的菜肴开始变得清淡,竺年端起茶杯就开始给大外甥讲故事:“宁州猪这个牌子,还是竺侯弄出来的。”
“侯叔?”宋莽对竺侯还是比较熟悉的。
竺婉在姜地期间,竺侯对她有过长时间的辅佐。
竺侯也曾经指点过他的课业,包括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学生郑锦,也让他印象深刻。毕竟在他生活的环境中,很少能够看到少年人,还是已经跟着成年人混的少年人。
“对。”
宋莽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侯叔不是读书人吗?怎么还会养猪?”
竺年就问他:“那大顺觉得读书人读的是什么书呢?”
宋莽撇了撇嘴,对大舅舅又叫他绰号展现出一种包容,认真想了想问题,才回答:“阿莽想明白了。读书人读书,是为了带领百姓过好日子。养猪,让百姓吃肉,吃好吃的肉,当然也是其中之一。”
“说的没错。”竺年笑眯眯地看着这个话不多的大外甥,看他说完又往嘴里塞了一口蹄髈,问,“不腻吗?”
“不腻。”宋莽低头看面前的小碟子,里头总共就三块肉,怎么会腻呢?
刚吃完,侍从又给他端了一碟刚烤好的五花肉。
他是从宋莽出生起就在身边伺候的老人,对这位小王爷的生活习惯都了若指掌,笑着对竺年解释:“阿莽正长个儿呢,肉吃得多一些。”
七八岁的小孩儿,哪能吃这么多肉?
竺年想了想,倒也没阻止:“你娘小时候也吃得多。”现在也吃得不少。
宫里头什么吃的没有,宁州猪也是常见的,顶多没吃过杀猪菜而已。小孩儿不至于嘴馋贪吃,尽管饭量已经比一个成年人还大了。
宋莽吃完烤肉,喝了一口清茶:“我知道。”
“内脏吃吗?”尉迟兰不觉得宋莽吃得太多,反而觉得小孩子吃得多是好事。这大外甥太过稳重,简直像个小老头,吃饭的时候倒是可爱,不像有些权贵家的孩子,还得大人端着碗追着哄才能吃两口。
“吃的。我不挑食。”宋莽端正地坐着,“我小时候跟着爹爹去义诊,看到好多人都吃不起饭。我还跟娘去过军营,他们吃的饭很粗糙。”
那是他第一次见到那么多……千奇百怪的人。
他从来不知道,有些人只能穿得上缺胳膊断腿的衣服,甚至只有缺胳膊断腿的身体。
相比之下,他吃着精挑细选精心烹饪的食物,不应该有浪费。
听一个屁大点的小孩儿,说自己“小时候”什么的,倒是很喜感,但竺年皱了皱眉:“你爹带你去义诊?”
义诊的时候病人特别多,小孩子抵抗力弱,怎么能够带孩子去呢?
宋莽看出大舅舅有点生气,把坐姿调整得更端正一些:“不是我爹带我去的。是我娘带着我悄悄跟着去的。”说着,他微微低下头,露出一点羞愧的神色,“我小时候不乖,吵着要爹爹。”
竺婉生宋莽的时候,还是西王,后来一路到东王,再到现在,管理的地方越来越大,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自然是非常忙碌的。
宋莽大部分时候都是宋浮在带。
但是宋浮也很忙。医疗人员的匮乏,尤其是战乱之后大量的外伤和伤后需要恢复的人员,怎么样配备合适的拐杖、轮椅,乃至于安装简单的义肢,包括这些人的生活面临具体什么困难,需要怎么样的帮助,都是宋浮能够接触到且需要去付诸行动的。
尉迟兰一伸手,把这个太过懂事的孩子略有些不合规矩地抱在腿上坐好,告诉他:“小孩子想和爹娘在一起是没有错的,大顺并没有不乖。”
宋莽小小惊讶了一下,等被抱住之后,已经恢复了平静,并没有一点被安慰到的样子,反而说道:“芳舅舅也跟大舅舅一样叫我大顺。”又很是大人样子的拍拍他的胳膊,“我是大孩子了,可以自己坐。”
上一篇:穿越之携手夫郎致富
下一篇:不要靠近剑修会变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