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 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 第262章

作者:枫香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长随就抖了一下手腕,马鞭在空中炸了一声脆响:“好勒!”

  竺年这边在犯愁住的地方。他找的姚大人,正在御书房里给姜卓提议:“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还是筑墙为上。”

  和安昌国的战事规模一直不大,但也没向着他们预想中那样,尉迟邑一到,安昌一方就望风而逃。

  确切的说,安昌逃了,但只逃了一点点。等尉迟邑的人马一走,他们立刻就又回来。

  双方都是骑兵,谁也追不上谁,就这么来来回回在边境拉扯。

  但总体还是姜国吃亏。边境这么长,尉迟邑的骑兵也不知道下一次安昌军会从哪里冒出来,来来回回疲于奔命也不是个办法。

  战线一旦拉长,防守的力量不够,又容易被安昌军趁虚而入。

  试过几次想要包围,但都没能成功。

  姜国一方的损失不大,但被这么打得极其难受。

  要是有一道城墙,就可以大幅减少驻守的人员,有效阻拦安昌骑兵的骚扰。反正那一片石原本身没什么价值。

  姜卓听了姚大人的提议,看向姜崇,姜崇心领神会,报出一个大概的修筑城墙的价格。

  换做以前,他们不敢想在安昌和姜国的边境筑墙,但现在他们觉得并不是没有可能。

  姜崇问:“让嬉年去?”

  姜卓和姚大人异口同声:“绝对不行!”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o(* ̄︶ ̄*)o:对,别让我去。

  糕儿φ(≧ω≦*)?:只想玩耍。

  糕儿╰(*°▽°*)╯:不想干活。

  先生

  

第一百九十八章 整顿后宫 ...

  姜崇还有些莫名,但是看着两人的脸色不好看,没敢多问。再看看御书房里其他人,彻底闭上了嘴,只在提及需要花钱的地方,才张一张口。

  等建墙的事情大致商议完毕,其他人离开,姜崇不用兄长多说,也自觉留了下来。

  姜卓看着自己这位年纪已经不小的弟弟,不知道该怎么责备,只能耐心和他解释:“事关边防要事,嬉年毕竟是南王府世子,不好参与这些。”若是他的亲儿子,他都能上手打。但他对自己这个同甘共苦过的胞弟,总是比亲儿子更纵容。

  姜崇觉得这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南王府还能打到卫州不成?他们连月地都没办法。”

  所谓月地,是他们老姜国人的说法。以前他们就这么称呼大月北地。虽然现在已经变成姜国的一部分了,但偶尔说顺溜了,还是会溜出来这么一两句。

  还是老问题,北面要打南面没船,南面要打北面没马。

  南王府倒不是真的没有骑兵,也不是完全不产马。而是南地多山林,马匹品种矮小壮实,更适合山地作战。想去北地的大平原上和高头大马一决高下,那肯定不行。

  姜国也差不多。船他们也有,但是战舰那是真差得远。姜国也不临海,海船更是一艘也没有。总不能拿渔船客船去和战舰对打。

  无论是船还是马,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

  姜崇觉得,可能这个时间在他有生之年都未必能看到,倒还不如多用用竺年,毕竟竺年特别好用。谁会不喜欢一个能干活还省钱的部下呢?

  姜卓叹了一口气:“你是不是忘了尉迟兰?黑荥关可还被北境尉迟抓在手里呢。现在放在那儿不去动,慢慢来,总能有办法。要是把尉迟兰放出去,我姜国能有多少三十万精锐去填?朕情愿让他这匹恶狼关在屋子里,顶多咬死几个武陵侯这样的。”

  他话说到后面,声音变轻,显然在想什么。

  姜崇不敢出声打扰。

  他身体不好,别说上马打仗,就是太后现在都能打两遍的养生拳,他到现在都不能完整打一套下来。没有实际上过战场,对战场的损失,就没有深刻的认识。

  战争中的损失,在他眼里只是数字。

  在收获了大月,包括大月的土地、人口和财富之后,他觉得这些损失正在被飞快地弥补。

  当然,三十万精锐,还是武陵侯一家,这笔账不用算都能明白。

  姜卓琢磨了一会儿,一抬头看到姜崇还在,看时间快中午了,就开口让姜崇留下来一起吃饭,问身边的张茂实:“糕儿还在吏部?让他过来一起吃饭。”

  姜崇也说道:“糕儿回来了?什么时候回来的?我还没见过他呢。他小子去吏部做什么?”

  张茂实说道:“嬉王已经不在吏部,去梨园听戏了,怕是赶不回来吃饭,说是晚饭会回来。”

  “他不在梨园那边住……”姜卓话还没说完,就反应过来,“倒是忘了母后住在他那小宅子里。”

  姜崇一听也是哭笑不得:“要不,另外找一间梨园精舍的宅子给他算了。”

  梨园精舍如今早就售卖一空,房价也是今非昔比。

  但姜崇这样地位的人想要,只不过是张张口的事情。

  姜卓站起来,招呼他一起去吃饭:“那小子只喜欢住自己的地方。现在母后住的那栋宅子,瞧着不比别的大,还能有自己的小码头呢,别的可有?”

  姜崇想想也是:“可这事情不能就这么算了。先前是咱们疏忽,总不能白住人家的屋子,咱们不能这么占小辈的便宜。”

  让自家的母亲和亲孩子,去把义子的房子占了,这说出去,他们身为皇帝和王爷的脸还要不要了?

  “梨园周围的地,现在已经都没有了。”全都学着梨园精舍,要不就是梨园小筑的样子,变成了一大片的坊,总不能让人家把房子拆了。

  “城里的话,嬉年也没必要有。”他现在自己住的嬉王府,原先的南王府,还有一个顶大顶好的梅园。就连原先被灭门的武陵侯府,现在也是南王府驻京办事处。东市的糖巷,他也有几间铺面。

  兄弟俩想来想去,竟然想不出什么合理的补偿办法。

  竺年自己倒是不纠结,中午在梨园听戏吃饭,完了之后去梨园留出来的宿舍区转了一圈,指着外面一个靠河留空的位置说道:“这块地方我回头找人过来盖房子。”

  梨园的班头赶紧说道:“这可使不得。夏天的时候涨水,这一大片都淹了。”

  “有水才有趣啊。放心好了。”竺年拍拍班头的肩膀,“就是到时候这边干活的时候,你拘着点梨园的孩子,别往工地上乱跑。”

  “这我知道。现在就不让他们往这边过来。”班头眉头紧锁,显然还是不赞同把房子盖在这边。

  其实竺年在码头这一片的地,当属梨园这一块最大,但地势也是最不好的。有许多低洼地,种下的梨树都比别处显得没精神一些。

  长随很快去叫来了东风号的老板和匠人师傅。

  码头集市上就有一家东风号,过来非常近。

  他们手上提着一个类似食盒的木箱子,打开里面是纸笔和一些测量工具。

  长随和班头听了一会儿,满眼困惑。

  班头看着这地方没什么自己能够帮得上忙的,就告了一声罪,去让人搬了桌椅板凳,又整理出一小块平地,摆上茶水点心。要不是竺年阻止,他还想扛一个屏风过来摆上挡风。

  商量了一个多时辰,一栋两层楼的房子草图已经跃然纸上。

  长随对竺年说道:“王爷,时间差不多了。”

  竺年点了个头,把图纸什么的交给东风号的掌柜,又跟班头说了一声,让他和掌柜多照应。

  离开梨园之后,他又去了一趟梨园精舍,陪着太后说了一会儿话,又和一群便宜弟弟妹妹聊了几句,随口问了一声:“怎么不见六弟?”

  太后说道:“被他三哥带出去玩了。”

  竺年就没再多问,看时间差不多就告辞离开,还想着回去正好吃饭,马车刚进城门就被等了半天的御林军带着直接到了陈王府。

  “婶婶,您看小叔叔这样,我都没来得及把礼物送来,就这么空着手上门!”

  陈王妃笑眯眯地作势拍了他一下:“来自己家,用得着准备什么礼物?以后可不能说这话。怎么瞧着比年前瘦了?银城很冷吧?”

  “也还好。反正屋里头烧炕,不会冻着。”他是伤好了之后,经常锻炼干活,那点小肥肉够什么消耗,转身吩咐长随,“去家里把礼物拿来。”

  双方唠了一会儿家常,竺年又见过了这边的便宜弟弟妹妹,等了一会儿,姜卓就来了。

  吃过一顿家宴,姜卓跟着竺年一起出门,没有回宫,而是跟着竺年一起回了嬉王府。

  竺年给他泡了一壶花果茶:“父皇今天晚上睡这儿呗?”

  “唔。”姜卓看着不大的琉璃壶里颜色鲜艳的花朵和干果,感觉有些为难。

  竺年故意凑过去一点:“父皇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说说让我开心开心呗?”

  姜卓抬手就拍了他一下:“怎么说话的?”

  张茂实告了一声罪,替姜卓把为难的话给说了:“不知道王爷有没有空,打理后宫?”

  “啊?”竺年肚子里想着无数种可能性,万万没想到竟然会是这个,“后宫?”

  “是。”

  “我管后宫不太好吧?”哪怕他是亲儿子,也没有给老爹管理一群小妈的道理,更何况他还不是亲儿子。

  “也不是让你直接管,就是整理整理,立个规矩,现在宫里头乱的很,简直不成样子。”他原先倒是没注意,还是过年的时候略微有一点空,突然就发现原本井井有条的后宫,竟然把一个年过得乱七八糟。一些园子缺乏打理,枯枝落叶满地,也没人洒扫,几乎就是一片废园。

  他还是和太后谈了一下,才知道自从卫氏出了事情之后,宫中就没人理事。

  太后精力有限,也不想管。

  说是几个妃子商量着来,其实谁也不服谁,别说相互商量了,都是相互使绊子。

  上行下效之下,更乱。

  竺年比较难以想象,后宫得乱成什么样子,才能让姜卓一个皇帝都搞不定的:“那现在宫里头是怎么一回事?”具体事务不都有相应的女官、太监在负责吗?宫里头规矩严,按部就班也不会出什么大岔子。

  不过他突然想到,当年他刚从南泉回到梁州的时候,南王府的内务管理也是一塌糊涂。

  “唉。”他叹了口气,反正在书房,就拿了纸笔,开始列组织架构,“我也不知道现在怎么管的,大概就这么几块,我先写着,你们看看。”

  皇宫内务,不仅仅只是宫中这么多人的日常管理,还包括一系列皇庄、皇商之类的经营项目,另外有贡品的管理等等。除了这些大项之外,还皇帝、皇后、太后的私库等等。

  这些私库的作用不仅仅是供皇帝等人的个人花销和赏赐之类,还有一些不方便走公账的事情。譬如大月时期,宋家对镇北王的资助,就是走的皇帝和皇后的私库,一些大笔的支出还借由公主出嫁作为由头。

  某些时候,朝廷也会觊觎皇帝的私库,想让皇帝多出一点,国库就可以少出一点。

  南王府也算是个小朝廷,除了规模小一点,各方面都差不多。当然规模小,事情就会简单很多。

  竺年听姜卓和张茂实,你一言我一语,补充宫中各个位置的人数,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听得姜卓羞愧难当:“朕也知道,冗余的人多了些。”

  姜国建国的时间太长了,压在身上的各种包袱不仅只是分封的土地和权力,而是全身上下都是。

  竺年写完,放下笔,突然想到一件事情:“对外朝动手,需要小心行事;对宫里头裁撤一些,父皇……应该没人能管得着吧?”

  姜卓要说对这方面真的一点都没概念,那肯定不是。无非碍于这个是谁谁的心腹,那个是谁谁家的,总觉得无非是多养几个人罢了。但现在既然竺年这么说了,他也就点了个头:“你尽管放手干。”

  反正他眼不见心不烦,总好过现在宫里头的一团乱。

  竺年就把刚才自己手写的架构给姜卓看过:“父皇要是觉得这个可以,就签个名。”

  姜卓签了名。

  竺年又说道:“宫里头到了年纪的宫人,问了他们的意思,分批放出去吧。年满二十五的,愿意出宫的,就让她们自己回家去。没有家可回的,可以安排去皇庄。这个年纪也还能成亲生孩子。各地适当开办一些女学,可以像沃州女学一样,也可以门槛低一些,教姑娘家一些打理家事,生活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