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 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 第130章
作者:枫香
战俘被分散开,盯着挖坑,用于掩埋尸体。
这场偷袭打得很漂亮,但不是没有伤亡。
己方死亡的军士被分别收敛,之后架起火堆,将骨灰放进坛子里,和随身物品一起放在木盒中,写上姓名、籍贯,贴上封条。
竺年主持了简单郑重的追悼会,亲自把一盒盒骨灰装入厚实的大木箱中。
杨凉注意到竺年的眼眶有点红,结束仪式的时候还抹了抹眼角,想着是不是要去安慰小孩儿几句,刚往前走了几步,就被一名南军将领拉住:“不用过去,让他一个人待着。”
身为下一任的南王,更是被他们早就认定的君主,竺年必须适应战争,越早越好。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竺年抿着嘴,没有让低落的情绪占据太久,很快就组织起下一场进攻。
搞偷袭,越快越好。
贴着台阳山,越往北,茅军的营地设防就低。
这里已经不算是第一道的前线,驻守当地的军营多是为了给前线就地筹措物资,以及镇守当地百姓,谨防后院起火。
当地百姓正在茅军的监督下在田间耕作,家中存粮铜钱乃至于妇人,都被掳掠一空。
只要见到这样的景象,无需竺年做什么战前动员,己方战意高涨。等正式交战的时候,下手极狠,一个活口都没留下。
竺年还亲自带队清扫散落在外面的茅军。
跟随的银鱼终于迎来了主战场,一个个都带回了许多代表战绩的耳朵。
或许是台阳这边本来就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势力,或许是茅军和阳海军在阳州重新陷入激烈交战,竺年本以为只需要三天就会被发现的偷袭行动,竟然持续了五天。
后续几个被偷袭干掉的营地,人数都没有第一个那么多,但是加起来已经达到了五万人。
这对整个茅军来说,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数字。
若是放这五万人和竺年率领的十万人正面打,竺年未必会输,但损失显然要比现在大得多。
可是这个小孩儿,瞧着一副风光霁月的正派样子,打起仗来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偷袭不说,还挖陷阱,还故布疑阵,各种小手段层出不穷。
不过也正是这种手段,让损失降低到了最小。
事实上,在这种数量的战争中,这一次是杨凉见过的己方损失最小的,没有之一。
而能够保证这种战术能够高质量执行的,除了南军各种奇怪的武器之外,还有南军显然训练到位的将士。
身为一员老将,杨凉很轻易就能分辨出这十万人里面的各种配备。
用于保障后勤,包括伙夫、医疗、善后、辎重运送维护等等工作的人数大概不到一万。其中还有一支奇怪的被竺年称之为工兵的队伍。
剩下的不到九万人中,新兵的数量几乎占到七成,甚至更高。
这种可怕的战绩,竟然是这么一支队伍打出来的。若非亲身经历,杨凉也不敢相信。
而经过短时间密集的战斗,这些新兵正在快速蜕变,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战斗力量。
在第六天正面迎击茅军一万人的队伍,并且成功留下对方八千人后,竺年悄悄改变了打算,指着舆图说道:“要不我们干脆把茅军留在阳州叭。从这里把茅军的补给线切断,把涉阳关打回来,从南往北打,应该比较简单?”
杨凉点了点头:“不错。”
所谓关隘,最狭窄最险峻的只是很窄的一段路,这代表敌方的攻击面有限。守城一方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以少打多。
但是关隘的后方,攻击面就要宽阔得多。
涉阳关被杨家经营几十年,当然不会单薄到类似林州新城一样只有一面墙,但是背靠阳州的方向,无论是城墙的高度还是厚度以及其它方方面面,都不如正面着姜国的北城门。
杨凉补充:“就算好打,也只是相对的。如果没法在短时间内把涉阳关打下来,我们将会面对茅军的前后夹击。这是茅军的性命所在,只要攻打这里,茅军主力必定回援。”
而茅军主力可不是他们这些天在后方遇到的这些普通茅军可以比的。
竺年“唔”了一声:“如果我把涉阳关打坏了,小叔叔不会生气叭?”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д<):小叔叔,小叔叔,你教我写功课,大叔叔知道了不会生气叭?
糕儿(>д<):小叔叔,你带着我砸自家城门,大叔叔知道了会带人揍我叭?
糕儿(;≧皿≦):好可怕啊,大叔叔。
杨小叔(⊙?⊙) :大叔叔是谁?
杨酌(╬ ̄皿 ̄) :……
(完)
第一百二十一章 砸钱砸出来的 ...
杨凉刚开始以为竺年说把茅军都留在阳州,是连续打了几场胜仗,飘了。
但他很快发现,这小子嘴里说出来的话得挑着听。
所谓的把人全都留下,只是他的想法。想想嘛,怎么想都可以。
但是他说的要攻打涉阳关,却是真的。
“我娘都把神火炮给运来了,还有那么多弹药没用完呢,打着试试。反正也不是我自家的城,打坏了不心疼。”被没收了所有糖果,彻底没了补充的竺年,嘴里嚼着一块奶贝,话说得有些含糊,最清晰的是一句,“没有……皇叔家的好吃。”
觉皇叔家的奶贝真心好吃,不知道下回什么时候能够吃到。
唉,下次再见觉皇叔,大概要挨揍,哪儿还有奶贝可以吃。
作为主场,以及有求于人的合作方,南军的所有用度都由阳海军提供。其中就包括了数量不少的奶制品。
每个地区的奶制品都各有不同。
汾州的奶制品其实是以牛奶为主,南地也有牛奶,但都是水牛奶,一般也不会制成奶酪一类的东西来储存。
到了阳州这边,奶制品则以羊奶为主。
这段时间开始,阳州上层盛行奶茶。杨凉也是爱好者之一,借着运送军用物资的当口,夹带了一些,
顺便送了一些给竺年,本意是安慰一下小朋友,但是现在听小朋友的话,他恨不得把刚送出去的东西直接抢回来。
听听,这臭小子说的是人话吗?
竺年这边的军队行动通过接连的胜利,并且通过一场可以说是歼灭战的战斗,成功引起了茅军主力的注意。
他们不知道这支战斗力强大的军队是从哪里冒出来,明明阳海军主力已经全部被牵制在面前,按理说不会有余力才对。
阳海军限于地形,此时也没法从别处调集援军。
但不管如何,这支军队事实存在,而且已经成功威胁到了他们的后方安全,必须尽快处理。
“派斥候去探。三日后,分兵十万,一定要把这支军队一举拿下,扫清后方隐患!”
茅军和杨酌率领的阳海军,在正面对抗的一共有号称五十万人,实际人数大概在三十万左右。
分兵十万是一种冒险,所以行动一定要迅速。
如果要确保万无一失,他们应该派出更多的军队,但十万已经是极限。杨酌可不是杨大郎,而且阳海军擅长的本来也不是什么守城战,恰恰是这种更具进攻性的平原作战。
和茅军的焦躁不同,阳海军一直知道自己盟友的消息。
杨酌这边战况胶着,给竺年那边的后方留下了许多的操作空间。
而几乎掏空了半个后方的竺年,让杨酌明显感受到对阵压力的减轻,让他可以空出手来进行一些战术调整,对茅军更进一步施压。
与此同时,进一步北进的南军,让派出去的斥候近乎无功而返。
探到消息的,都被干掉了。
能回去的,都没探到消息。
这么一来,三日后分兵出来的十万人,只能通过排除法来大致推断南军的方向,连敌方的确切人数都只能从之前溃逃的一千多人口中得知一个大概。
这种近乎盲人摸象式的战斗,让茅军的行军都充满了踟蹰不定。
身在南军的杨凉更是觉得难以理解:“你是怎么做到的?”竟然能够把茅军的斥候都留下这种事情……
竺年对此显得理所当然:“啊,我的斥候花了那么多钱和资源砸出来的。”
他本身有小地图在,现在能够显现的范围很广,几乎可以算是在对阵的时候开透视挂,什么敌方隐藏单位,在他眼里和黑夜里的大灯泡一样闪亮。
接触这方面的人多了,他自然对此总结出了一套方法。
通过实践经验,再进行一番改良,配合上他精心从小开始训练起的斥候,以及附近对他们有利,对敌方不利的山林地形,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没什么可骄傲的。
但是杨凉听着几乎要骂人,咬着牙:“谁家的斥候都是花钱砸出来的。”
竺年“啊”了一声:“那就是砸得没我多呗。”
他手头的这批斥候,最少最少从训练开始到现在也有十年时间。他们或许战争经验不如普通斥候,但能力绝对没有问题。身边还配备了银鱼作为武力保障,加上望远镜这种侦查用作弊器,还有惊蛰、鸟铳之类的先进武器,等比造个金人都未必有这些斥候值钱。
一名南军将领阻止了杨凉的继续追问,笑着说道:“殿下对斥候的投入是真的非常大,非常非常大。”培养一个斥候的花费,在他手里都能配置一支普通的百人小队。
杨凉瞧着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将领,深呼吸一口气,实在是被竺年的斥候吓到了。
试想有一天要是他和竺年打起来,要是地形再开阔一些,他这边的斥候怕是连竺年的位置都摸不到,然后就要应对一支神出鬼没、诡计多端且训练有素不差钱的军队,想想就是一场噩梦。
现在,茅军就在做这场噩梦。
他们根据排除法一路被引到了南部,结果当然扑了个空。
在这段时间里,竺年已经摸到了涉阳关,在附近的山上架起了炮台,指着底下清晰可见的关城,彩旗一挥:“淦!”
巨大的炮火从头顶倾泻而下。
如今镇守在涉阳关城的茅军,第一反应是打雷了。
在感受到城墙的震动的时候,他们还觉得是被雷劈了。
阳州是盆地,水网密布,地热资源丰富,只要一下雨,就云雾缭绕。这段时间虽然雨水较少,但很多时候下午都会来一场雷阵雨,着实让降水稀少地区来的姜国军队感到极端不适应。
然而今天干打雷不下雨。
一直到第二波“天雷滚滚”,他们才发现根本就不是打雷。
站在炮台边上的杨凉,看着几乎瞬间被打出缺口的涉阳关,下意识咽了咽口水。
他的目光更多的是放在竺年身边的工兵身上,而不是遭到近乎毁灭性打击的茅军身上。
确实,神火炮很厉害。但是之所以能够造成如此大的杀伤效果,和神火炮可以说关系不大。
涉阳关的关城,作为一座极其重要的关隘,当然考虑过防守问题。
上一篇:穿越之携手夫郎致富
下一篇:不要靠近剑修会变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