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325章
作者:羽春
陆杨真是服了他这张嘴,“留着哄你家大峰吧!”
下午时间短,玩一会儿,说说家常,他们又要回家收拾晚饭。
陆杨先煮饭,炒了个白菜豆腐,再煎鱼块下饭,等着谢岩回家,给他做菌子炒蛋吃。
今晚菜少,不用去互换互送,自家吃完就关门了。
饭后,谢岩料理料理狗子,跟娘说说话,问问今天做了什么,就各自洗澡去。
陆杨特地拖晚了点,等着娘屋里熄灯了,才把谢岩叫过来,说是要他搓背。其实就是给他看肚兜的。
他今天出汗多,这衣裳非换不可。等洗完澡,换了衣裳,就没得看了。
陆杨脱了外衣,就剩一件裹不住身体的肚兜,红色的布料把他的皮肤称得很白很白,细长的带子绕到背后,垂下绳结,在腰上落下一道阴影。
再下是腰带。他用的布腰带,解开就是松垮的裤子。
他还想脱,谢岩过来抱他。
陆杨推他:“做什么?我还没脱完呢。”
谢岩觉着这样就很好看了。
陆杨说:“我就知道你,脱少了没劲,脱多了不想看,你就喜欢这种半脱不脱的。就像你很想要又不好意思说一样。”
谢岩没有,他狡辩:“你之前都脱了,我也喜欢。”
陆杨后退两步,靠在浴桶上,任他亲吻,但不能亲到脖子以下。
他问谢岩要不要一起洗澡,“还没一起洗过,不知道挤着洗是什么感觉。”
他问话,谢岩就去解肚兜。
陆杨偏过头笑了,“你不是喜欢看吗?我可以到水里泡着给你看。”
那谢岩就不解了。
陆杨更是笑。
一起洗澡有些挤,腿脚伸展不开,两人叠着坐,就会感到热热的,很自然的拥抱亲吻,再到出浴回房。
衣裳换了,身上犹有水汽。就着水汽,在炕上滚几圈,两人才醒醒神。
谢岩问他要不要下地走走。
他体力好了,总想显摆。
陆杨这回不陪他玩,“房间大,总有蚊子漏进来,到地上不尽兴,我们就在帐子里。”
在帐子里尽兴一回,陆杨也不玩了。
小做怡情,大做伤身。
谢岩还要读书,可以亲热,不可以沉迷。
谢岩听他的,摸摸他的肚子,嘀咕着以后要让他吃饱。
陆杨收下了这个饼子,睡得香香。
第155章 吃瓜
连着卖几天的早饭, 陆柳做了许多调整。
鲜鱼汤和杂菌汤是卖得最好的,其次是米粥、绿豆粥。
府城卖小吃的人多,一清早就很多人出来摆摊, 米粥和绿豆粥很多人卖, 鲜鱼汤和杂菌汤反而特别,两样都有特色。鱼汤没刺,喝得舒坦。杂菌汤在酒楼饭馆都是名菜,平常难得一见。
这两样汤都很鲜,早上来一碗, 胃里爽快了,就能搭着买个饼子吃。
烙饼还好, 馅饼则慢。为着早上出摊方便,陆柳改成了包子。
他还不好意思, 跟陆杨说起来的时候,满脸羞愧。
哥哥是靠酱肉包子起家的,他到府城来,有样学样, 拿着哥哥教他的东西去挣钱,实在不好。
陆杨没什么好说的。府城这么多卖包子馒头的,多他弟弟一个怎么了?他要卖包子, 也能做。
这个城市,不怕竞争,就怕懒惰。
陆柳也用心, 早上的生意做完, 会出街逛逛,看看别家还卖什么。隔天会带一些咸鸭蛋和水煮鸡蛋去卖。
他也听意见,刚开始, 可以多多尝试。试完以后,就要尽快定下。固定的品类,会让顾客有安全感,固有品类之外,再小小尝试,才能让客人感到新鲜。
陆柳的摊子最后定下来的品类是酱肉包子和鸡蛋饼,再是两样汤和两种蛋。
鸡蛋饼两文钱一张,买两张可以赠一勺菌子肉丁酱。
酱肉包子就随府城的肉包子价位来,四文钱一个。
咸鸭蛋整颗卖,不挣钱。他买了些鸭蛋,过阵子腌制好,就能小挣一点。
水煮鸡蛋就挣几分,一文三买的鸡蛋,卖两文钱一个。
鱼汤价位不变,五文钱一碗。
杂菌汤要贵一些,八文钱一碗。
这个价,陆柳都有些心虚,在家里就不好意思说出来,陆杨怕他叫卖的时候,被人三言两语的架住,把他留屋里空喊了好久,喊习惯了,喊顺口了,才让他出去卖杂菌汤。
菌子在府城的价位不同,别人去买都贵,可以叫价。但这是自家的生意,他们拿货方便,价钱也低,是所有品类里挣钱最多的一样,有一半多的利润。
天热,杀鱼太腥了,招苍蝇。家里有小宝宝,两爹就把鱼拿到自家杀。他们都会做鱼汤,这也不费事,隔天帮陆柳炖好,让他一并拉去卖。
赵佩兰会做包子,她住铺子里的时候学过,包的酱肉包子都透油,看着就香。早上会帮着蒸两笼。
陈桂枝也闲不住,会把鸡蛋鸭蛋煮了,把鸡蛋饼子烙了。还说等过阵子,到了萝卜的季节,她要买一些回家,做些酸萝卜。这是她的绝活,保管把这些书生都香迷糊了。
陆二保得知,就说他多种些萝卜。自家种萝卜不费事,萝卜大,水多压秤,买多了贵,自家种划算。
一个小小的早餐摊子,三家人都跟着忙起来,每个人都有事情做,哪怕一天就忙一个多时辰,都能让他们高兴一整天。
早上这一阵,鹿鸣书院的生意做完,货还有剩的,他们就会换上扁担,走街串巷喊两嗓子。
每天出货的数量不多,没走几条街就卖完了。一天能有个一百五十文钱到一百八十文钱的挣头,把陆柳美得,从早到晚都笑眯眯的。
他挣了钱,到米行去买了好米,回来蒸米糕吃。
黎峰买个竹床回家,放在院外的巷子里。
竹床比寨子里做的要窄一些,就够躺一个人,却能爬两个崽。
陆柳在竹床上多垫一张草席,把两个孩子抱过来坐。
家中四个长辈坐着小靠背椅、小板凳,一圈就把竹床围住了,随着孩子的动作,都能逗逗孩子,跟他们玩一玩。
这头安置妥当,陆柳就到灶屋忙碌一番。
先蒸一锅米糕,他们分了吃。给小宝宝做了米糊糊,也喂他们吃一点。
左邻右舍看他们这儿热闹,有人过来搭话聊天,看见两个小宝,都说这俩孩子长得好。看他们模样相似,多问一句,才知道是双胎,更是连声夸赞有福气。
陆柳听得高兴,给他们分米糕吃。又被人夸大气。
这条巷子慢慢空了,书生们退租,陆续赶往省城。留下的是不去赶考的,不出意外,能做好多年的邻居。
陆柳想交朋友,别人听说他家男人不是书生,是个生意人,兴趣就淡了。就剩个贺夫郎愿意过来坐坐。
贺夫郎是乡下来的,没什么好手艺,早年家里穷,绣活和厨艺都没练出来。还说到了府城,能过上好日子,没成想府城的开支这样大,他没法子,只好靠浆洗衣裳来贴补一二。
夏天活少,他早上就忙完了,下午闲着,想干活都没得干,看陆柳这儿热闹,人也和气,听别人说是乡下来的,就试着来说说话。
贺夫郎说:“我干浆洗的活,他们都不愿意搭理我。我相公早出晚归的去上学,晚上回来还要看书写文章,也没什么空闲跟我说话。”
陆柳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应话。
怎么会这样?他看他哥夫没忙成这样。
和贺夫郎聊着日常琐事,听他说一天都做什么,这些年都过的什么日子,陆柳不由想到谢家最初的情况。
嫁书生,真是苦。夫婿能不能考出好功名,谁也不知道。就干熬着。
他哥哥是厉害,把日子过顺了。哥夫也争气,能兼顾学业,回家能分担些家务,跟人聊聊天。不然也是苦哈哈的。
贺夫郎好久没人说话,到这儿吐了许多苦水。等他走了,陈桂枝跟陆柳说:“你少在他面前说我们家的日子,怕他不好想。”
陆柳知道的。他在寨子里见过。
他受穷的时候被人看不起,过上好日子还被人嫉妒。真是没处说理。
才刚认识不久,不用说太多。
这些苦水也没影响到陆柳的心情,他在村里长大的,自家那样的穷日子都过过来了,这点苦水算什么?他只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中午都在陆柳这儿吃饭。陆柳说给他们开工钱,他们都不要,推说没干那么多活,陆柳就包他们一顿午饭。
人多,在陈桂枝的主持下,还排出班次。两爹一组,陈桂枝跟赵佩兰一组,陆柳自己一组。
说陆柳是年轻人,能干,不用跟他们这些老骨头比。
陆柳无奈,“你们哪里是老骨头了?四十岁的人,哪里就老了?”
今天轮到陆柳。生意起步顺利,他原说一肉多用的,这也没用了,切肉打蛋都大方。
他早上买了豆腐,一早沉到井里湃着,拿出来闻一闻,没发酸,就拿到灶屋一并收拾了。中午做一份麻婆豆腐,另一块豆腐切片煎制过后,继续装碗,沉到井里,等着晚上,黎峰和顺哥儿回家,再做一盘酱烧豆腐吃。
再是豆角炒肉,他放锅里多焖一会儿,把豆角焖得软一些。炒了一盘藕片。打了一盆菠菜鸡蛋汤,做一盘拍黄瓜。
家里留奶娘一顿饭,中午是六个人吃饭,四菜一汤。分量大,管饱。
陆柳上街问过西瓜的价钱,等太阳小一些,他去买一个大西瓜回来,放到井里湃着。
他们家的水井里有豆腐和鲜肉,要拿到哥哥家湃着。等哥哥他们傍晚回家,就能切瓜吃了。
陈桂枝都笑他不是小抠门精了,陆柳乐呵呵的。
到了府城,能挣到钱,他开心坏了。这只是摆摊而已,都没开铺面,一天按少了算,能有一百五十文钱的挣头,一个月就是四两五钱。别说菜钱了,柴米油盐都够了。还能攒下一些。他哪能不高兴?
自己能挣到钱,花起来就大方。
家人都在帮忙,他也不咋累。早上出去一趟,一天都在家里,能陪孩子,能陪家人,再空出手干点别的活,读书认字,编帽子编鞋子,缝衣裳纳鞋底,过得可充实。
中午,家中吃饭热闹。
另一边,码头铺子里,也很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