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260章

作者:羽春 标签: 生子 布衣生活 古代架空

  陆杨再跟他细算:“这个月的银子就不计较了,从九月开始算,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四个月,攒十三两银子出来难吗?一个月就二两多,再有结余的,正好买豆子,今年完全熬得过去。

  “至于田地,你别怕买田,田地肯定排在后头,让他们在院子里开地种菜,就老幺那德行,菜都种不明白,你敢让他种庄稼?这头你先放着。今年这几个月,你就老实做买卖,攒出明年的租子,多买些豆子,新年新开始,再攒银子,随你是租院子住,还是先说亲,都可以。

  “依着豆腐坊的收入,约莫明年年中,你就能成亲了。你又不是老幺这个不懂规矩的玩意儿,你能让人大着肚子过门吗?嫂子没怀孩子,可以在作坊里将就半年。年中成亲,年尾租小院,住新家。新年有妻室、有小家、有作坊,你想想,这日子美不美?”

  他们家里好了,陆杨能少很多麻烦,帮人帮到底,陆杨再教他:“你还有爹娘,爹娘就放铺子里住着,又能给你看铺面,又不影响你们小俩口过日子。你给爹娘养老不亏。”

  陈老大被他说服了,他还问陆杨:“不买田行不行?”

  买田要好多钱,他为什么要给老幺买田?

  陆杨勾唇笑了:“大哥,你做人就是太实诚了,所以他们都欺负你。你不买就不买,你说出来做什么?你爹娘你兄弟都教你了呀,家里难啊、家里没钱啊,没钱怎么买?”

  陈老大迟疑:“那他不肯去乡下怎么办?”

  陆杨说:“我说过,爹娘不教他,你做哥哥的,你要好好教训他。”

  陆三凤终于憋不住了,她冲陆杨大吼:“你是要逼死老幺!”

  陆杨再次看向陈老大:“看见没有,老幺是有爹娘疼的人,你要为自己打算。你给爹娘养老就行了,爹娘省下的口粮,你就别管去处了。”

  陈老大笑了,“对,让爹娘给老幺买田。”

  陆杨从皮包里拿出笔墨纸砚,到外头找地方写下分家文书,拿了印泥出来,让陈老大去找陈老爹和陈老幺摁手印。

  “大哥,今天是难得的好机会,要想拿下豆腐坊,就是这一纸文书的事。我先说好,分家没我的份,你也别惦记我。我是什么性子你清楚,你老老实实的,我看在兄弟情分上,会帮你一把,让老幺不敢来你铺子里撒野。你硬拿硬要威胁我,三水县就不会再有陈家豆腐坊了。”

  陈老大只要豆腐坊,他说:“我就是想娶亲过日子,我明年就娶亲了,我找你做什么?”

  他拿了文书去屋里,先把烂泥一样的老幺捉来摁手印,再找陈老爹。陈老爹不动。

  陈老爹要他再加一条,不论如何,要给老幺买上五亩田,一年一亩,五年买完。

  陈老大喊他偏心,死活不加,硬拽着他的手摁了手印。

  他说:“老幺一出生你们就偏心他!总说他机灵,以后是读书的苗子!他怎么!他还不是跟我一样,没读几天书就被先生赶回家了!你们就会说他机灵,他那么懒你们怎么不说!家里的重活都是我跟杨哥儿干,他赔了豆腐坊,坏我亲事,你卖了杨哥儿还想拖着我,他比我先说亲先有孩子,没你这样当爹的!”

  陈老爹望着他,撑着的那口气突地泄了。

  两个儿子都说他偏心,他明明偏的是两个儿子。

  陆杨又等了会儿,陈老大拿了文书出来,跟他说:“摁好手印了!送去衙门就行了!”

  分家契据一般不用去衙门里,陈老大是想彻底把陈老幺赶回乡下,让他回去种地,改他户籍。

  狠起心来,脑子能想事。

  陆杨随便他:“改为农户,需要名下有田。”

  陈老大咬咬牙,算了!

  他说:“我今天就送他回村,请族中长辈做个见证,你去吗?”

  陆杨不去,他让陈老大把陈老爹一并带去。

  “姑姑就不用去了,留在家里照顾儿媳吧,让她们收拾东西,你明天再跑一趟,把被褥之类的东西给他们送过去。分家不能逼太狠,锅碗瓢盆得有,人能将就着过日子,有退路,才不会来找你拼命。”

  陈老大都听他的,问陆杨:“还有什么?”

  陆杨说:“爹娘手里也得留点银子,你不要小气,他们手里有银子,肯定会心疼老幺,这点钱,他们花不到别处,抠抠搜搜攒下来,都会给老幺。老幺有地方撒泼要银子,就不会碍着你过好日子。这家豆腐坊,你一年往外拿十两银子出来,明面给老幺五两,暗地留五两让他讨要。这是你要做好的准备。余下的盈利,就都是你的。以后爹娘要钱,到外头说你不好,你也能哭诉。你给他们钱,他们都给了老幺。大家只有说他们偏心的份,没谁能说你不孝顺。”

  陈老大心里还是不舍得,陆杨再跟他算工钱。

  两口人,一个月才二百文钱左右,哪里多了?

  按月算,他打发三个人,每个月八钱银子左右。

  陈老大今年不想给这么多,陆杨同意:“先把明年的租子攒下来吧。”

  陈老大就笑了:“杨哥儿,你脑子真好使。”

  陆杨不在这儿待了,从豆腐坊出去,他转道回家。

  从今以后,他就这一个家了。

  解决一件人生大事,今天包饺子吃。

  赵佩兰看他回家,问他:“人参送到医馆了吗?”

  陆杨点头笑道:“送去了,过几天就去拿丸药。”

  他要包饺子吃,赵佩兰过来帮忙,她揉面,让陆杨去炒馅料,陆杨炒的馅料好吃。

  陆杨做的白菜猪肉馅,多炒一些,中午给财神爷送一碗,再给陆林他们送一些去。铺子里住着,他们都想着省省,肚子饿不着,荤菜不敢多吃,都是陆杨主动加餐。

  这顿饺子吃完,陆杨带着些饺子去衙门,找罗家两个哥哥,跟他们说说豆腐坊的事。

  还是劳衙门的兄弟们帮帮忙,巡街的时候多看看。陈老幺都被吓过一回,再有第二次,说要捉他下大狱,他就不敢在铺子前面闹,至多到后面缠着陈老爹和陆三凤。

  罗大勇问:“他们舍得放你走?不找你了?”

  陆杨没办法保证以后的事,只能说现在暂时踏实了。

  “没事,我以后不会在县城待的,山高路远的,他们再找不着我。”

  罗大勇猜着也是,谢岩有县老爷肯定才情,考中以后,哪会困在小小县城?

  他们俩有些担心:“以后难见你了,你又没娘家,男人变心,你就苦了。”

  陆杨这点自信还是有的,“谢岩不会的,他那人很愣,有点一根筋。我虽没多好,好歹与他共患难一场,他不会负我的。”

  陆杨跟他们一起在台阶上坐着,看他俩吃饺子,也问他们:“大哥二哥,你们有没有想过跟我走?”

  罗大勇没听明白:“去哪儿?”

  罗二武也说:“我们都在衙门当差,去府城都要张大人放话的。”

  陆杨就是问问:“要是能走,你们跟我走吗?我们一起挣大钱。”

  衙门当差,看着风光,月银不多。

  他们赶上县试,会挣挣书生们的银子,平常则是收收油水。

  有些商铺常有混子惊扰,盼着官差每天多去几次。

  哪有那么多大胆的混子?再说,如今的县官张大人治下很有一套,不说青天大老爷了,闹到明面上的事,他都会管一管。如此一来,衙门的差役能拿到的油水不多。

  他俩这几个月都有从陆杨铺子里拿菜到东城区去卖,家中情况好转许多。再是印书的事,家里也搭手帮忙,能挣个工钱出来。

  他俩说:“看是干什么事吧,不是我们瞧不起商人,我们职位低,这身皮都好使,脱了以后,就帮不上你什么了。”

  陆杨不爱听:“两位哥哥说什么呢?我能是因为这身官差皮才叫你们哥哥吗?你们能帮我的事多了,我家那点人手,根本不够用。我还想开书斋的,到时就让干爹开作坊,两个嫂嫂都能来帮忙。你们给我当大掌柜的。”

  他们不是当大掌柜的料,闻言都是笑。

  “你开起来再说吧。”

  陆杨应下,等他们吃完了,收了碗筷,回家去。

  另一头,府城。

  黎峰等人在月底之前抵达,先到码头找小洪管事。

  小洪管事看见他们很是高兴:“我家叔叔都惦记你们好几天了!最近好些商人来要货,好几个等不了,都走了!”

  现在留着的还有几个,货到府城,就出了一半。

  他们比预期晚来,还以为没有仓库住了,小洪管事领他们去,笑呵呵说:“哪会没有?天天有人来有人走的,空屋子一直都有。”

  他们也住不了几天,下午刚支起摊子,周围摊贩打打招呼,一声声好汉叫着,游逛在集市的商人们便知道是捉匪英雄来了。

  地上的好汉,管不了水上的匪徒。他们过来转转、看看,说是结善缘,需不需要干菌,都是三十斤、五十斤的买。

  散买的人多了,走货俏,给钱都要排队。

  黎峰手上还有两根人参,他没炮制,拿去找药贩子。

  这两根人参的品相没得说,黎峰小心翼翼挖的,每一根根须都是完整的。深山老林没人去,年份都有五十年以上。

  药贩子见了好货,再有捉匪一事,愿意教他炮制的法子。

  跟黎峰想的一样,炮制的法子差不多,教一样会百样。

  他还说:“这不就跟我们晒菌子一样?”

  药贩子笑道:“都是山里的草,自然一样。”

  他是药贩子,要挣钱的,收药材会压压价,黎峰理解。

  人参就是敲门砖,有了这条路子,他们挣钱的机会在后头。

  药贩子说他爽快,跟他说:“一般去抓药,一钱人参都能算七两、八两银子,切开入药,会流失药性,他们要抬价。整根的买,看情况,我这儿二十到五十两就能买一根。到外头去叫价,七八十两一根人参都能卖出去。这是不长久的,哪有那么多富贵人家等着人参救急?好药材又不止人参。”

  他这儿价格有区间,看品相和年份定,不会高于外头,才会有很多老主顾长期定药材。

  偶尔卖一两根高价的,做一锤子买卖,和长期稳定供货是不一样的。

  他要跟黎峰先说好价钱,这两根人参,他按照四十二两银子一根的价格收。

  “要是答应,以后我们两家就做药材的买卖。”

  黎峰听着,把参卖了。

  “我们那座山没怎么挖过参,都是碰运气挖的,平常没谁特地去采药。你这儿有没有什么图册?给我看看样子,我回去教教他们,以后去山里,就照着样子采药。”

  药贩子摇头:“看图册有什么意思?我叫个人跟你们走一趟,他教你们认。”

  这样更好,黎峰跟他说定了。

  这次来府城,他们不久留。

  货卖完,兄弟们就出城等着。

  黎峰去府学,接谢岩回县城。

  他月初来过,说好了月底能走,谢岩提前跟教官们说好了,这便回去请假,书童手脚麻利,拿个请假书信的空隙,他就把行李收拾妥当。

  谢岩来时轻装上路,走的时候,也是轻装上路。学舍保留,下次还来住。带走的多是书籍、稿纸。

  他出了门,想起一事,又让黎峰等等,转而疾步快走,去跟崔老先生告辞。

  “崔伯,我要回家了,下次应是十月初过来。我回家学学怎么炒酱,给你做新鲜的酱料吃。”

  崔老先生看他神色兴奋至极,扔了手里的棋子,说:“哎,没人下棋了。”

  谢岩从书包里拿出一本书,这是他画的棋书,里面东西不多,暂时就只有五张棋谱。是他比较喜欢的反杀时刻。

  悔棋耍赖有悔棋耍赖的好处,谢岩长见识了,见到了不同的棋路与困局。

上一篇:白房子里的哑巴

下一篇:亭空千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