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240章

作者:羽春 标签: 生子 布衣生活 古代架空

  谢岩还没拿到分红,定金有二百两,足够买人参了。

  他冲黎峰扬下巴,看他这一车车的货,问他:“还是我挣钱厉害吧?”

  要这么算,那确实是。

  但读书人投入多,往前十几年,都是拿银子喂的,分文不挣,全是倒贴。

  现在挣一笔,前面的投入就值了。

  黎峰又看看他的读书脑袋,跟他打听:“别的读书人挣不挣钱?”

  谢岩摇头:“你听过‘穷秀才’吗?大多人都穷。笔墨还好,可以将就,纸是省不了。好字要练,功课要写。既然读书,那就要买书、看书,书价高,我是记性好,所以省钱。一般书生,一年能花个十五两、二十两的。省一些,也要十二两左右,不能再少了。再少,看不了几本书,写不了几篇作文,白耗着熬日子,不如另谋生路。”

  黎峰见过的读书人确实都穷,现在也不流行嫁书生了。

  早年说着风光,喊一声秀才媳妇、秀才夫郎,把人美得很。

  平常过日子,是苦是甜,他们自己知道,旁人也看得见。

  供一个书生,熬一家的命。

  谢岩这是熬出来了,挺好。

  黎峰岔开这个话题,让谢岩多教他几个字。

  大路上没法研墨铺纸,他去折两根好树枝,就用这个在地上比划。

  学字要慢慢认,他挑拣着来。赶路时,再让谢岩念念诗词,讲讲学问。他听着,挑几个好听的、大气的字记下来。以后给孩子取名用。

  教他认字的事,谢岩办了。这是好事。

  念诗词、讲学问,谢岩不干。

  “你又不是我夫郎,要求这么多,想得美。”

  这句好怼,王猛等一帮人都笑哄哄的。

  黎峰问他:“想不想要人参了?”

  谢岩:?

  “你不是答应卖给我了吗?”

  黎峰说:“看在亲戚的份上,卖你一根。你想要买多的,要劳动来换。让你念诗就念诗,茶水管饱,念你的。”

  谢岩:“……”

  他稍作思考,很想让乌平之拿劳动换。毕竟多的人参,是给乌平之问的。

  但他跟乌平之是朋友,朋友之间还是不计较了。

  对着黎峰,他也念不出什么有关感情的诗,就念一些山河相关的诗词,正好符合黎峰要求的大气。

  猎户脑袋不会背书,谢岩路上偷懒,有些诗重复念,他也不知道,让谢岩好一顿笑话。

  这次货不多,又是熟路,雨是一阵阵的下,没有连绵的暴雨,用了六天抵达府城。

  到了府城,他们先找客栈。

  黎峰没听陆柳的,还是住的大通铺。

  他们每个人都赶车了,骡子也要收费,能省则省。

  黎峰留王猛他们在客栈歇脚,他送谢岩去府学。

  谢岩有小书童随行,行李拿得完,黎峰帮忙,两人轻松一些。

  从这儿到府学,把这段路记下来。

  “我们会在府城待十天,这十天里,你有事可以过来找我们,要是没碰到人,就给掌柜的留口信,我听见了去找你。”黎峰说。

  谢岩记下。他一听黎峰等人只在府城待十天,就知道他不能回家过中秋了,轻叹一口气。

  多走几条街,他看黎峰好熟悉路况,不由侧目。

  “你只来过府城一次吧?”

  黎峰上次过来,在府城逛了好几天,该记的都记熟了。

  按照上次的卖货情况,他带来的这点货,不用十天。

  他是想带着兄弟们在码头多混一阵子,找个扛大包的活,连日在码头蹲着,跟常居码头的汉子们聊一聊,也好对码头势力深入了解。

  他们现在没依靠,也没根基,擅自打听,很容易出问题。扛大包累了些,他们不怕,他们有得是力气。

  平常大家聊天,肯定会喊人,这个老大、那个老爷,再听听哪些人不能惹,唠唠谁跟谁有矛盾、有旧怨,哪家互相结仇了,就差不多了。

  一个城市就这么大,最乱的地方是码头。城里的地头蛇跟码头的人互有牵扯,或者本身就是一家的。他们还没对上号。

  以后是常去码头做生意,黎峰想从码头入手。在城里找关系太难了,都没地方落脚。

  谢岩看他很有计划,卖货就卖货,还知道搞点人情关系,回首一看,大家都很努力,情爱之外还有生活,便愈发定心。

  他跟黎峰说:“你们要是遇到什么难处,也能到府学找我。”

  他在府城暂时没有什么人脉,可以去乌平之家里问问,他们家在府城有商铺,识得一些人,多的帮助不提,至少能给一些消息,不用当睁眼瞎。

  到府学外头,黎峰就不多送了,谢岩带小书童过去。

  他科试结束之后,在府学办理了请假,有学生的牌子,也有当时予以请假的书信,上头还有学政大人的签名,门童看过之后,就领他进去,先到茶室稍坐片刻,没一会儿就有个教官来领他去学舍。路上与他聊起学问,对谢岩小小摸底一番。

  距离科试没过去多久,都要下场考乡试了,教官料他也不敢松懈。以他的排名,他在甲班。

  甲班的学舍好一些,只住两个人。

  书童的生活条件较差,基本都是在床榻下边打地铺。

  谢岩看过以后,觉着这样不是事。

  刚来就算了,他确实需要人搭把手。

  等过几天,就让这书童回客栈找黎峰,跟他们回县里。

  书童受了乌平之的死命令,怎么都要跟谢岩一起回乡。

  现在天热,打地铺不要紧。

  理由很狂野:“我家少爷说了,我在这儿看着,您要是没了,我还能回家报信。”

  谢岩:“……”

  回家就骂他。

  另一边,黎峰回到客栈,发现还是要开一间房,这样洗澡方便。

  他说好了,兄弟五个轮流住房间。待十天,一人住两天。

  他洗澡换衣裳,穿得齐整干净点,各样菌子都拿了些,到登高楼找余老板,问他要不要货。

  余老板跟陆杨说好,一年要三五百斤的货,上次送了三百斤,还差两百斤。雨季到了,属于山菌的季节来了,种类丰富的山菌数之不尽,看看余老板要不要丰富一下菜单。

  登高楼的生意好,黎峰进门,在柜前说明来意,就这一阵的功夫,好几桌人都点了菌子菜,照这个销量,三百斤实在不够看。

  不过他没见到余老板,掌柜的就能做主。

  掌柜的引他去后院,几样菌子看过,各样一起,凑三百斤的货。

  之前送来的竹荪卖得好,他们新要一批。

  黎峰跟他说了些菌子的处理方式,提醒他一定要煮熟了。

  他们一般不会采毒菌子,只是有些微毒的菌子实在好吃。

  拿出来卖的,都是精挑细选过的。万一毒到人了,他们别说生意了,人都得蹲大狱。

  这处货款就二十七两多点儿,旁的货要去码头转转。

  掌柜的知道他们是外地来的,还要去码头卖货,问他们住哪个客栈。

  “晚上厨子试菜,味道合适,我们会再买一些,免得断货了。”

  依着府城的特色,黎峰连带街坊名一起说:“福民坊东街口的平安客栈。”

  这头生意定下,时辰已经晚了,外头行人没几个,掌柜的不留他,只说有信儿明早就到客栈。要多少货,明天一并定下送来。最少三百斤。

  黎峰告辞走人,路上已有官差巡街,他一路急走,不敢跑,就这样,还被盘问了数次。

  府城人多,官差看看路引,确认来路,就把他放了。

  黎峰回到客栈,兄弟们都洗完澡,吃过饭了。

  大通铺的味道不好,他们都在屋里等着黎峰,听说登高楼要货,他们都松了口气。

  生意刚开始,他们都担心老顾客成不了回头客。

  迎来开门红,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

  因菌子在府城出名了,晚上要留人守夜,看着货物。守夜的人白天能在房间睡大觉。

  抽签定,黎峰不参与。

  第一晚守夜的人是三苗。

  三苗骂了一声:“我还想出去长长见识呢。”

  王猛说:“你晚上熬着,白天出去,以后你叫三猛。”

  屋里人笑成一团。

  他们在府城的人欣欣向荣,陆家兄弟俩在县城和和美美。

  夏日炎热,院子里都坐不住人,哥俩爱在门口台阶上坐着啃西瓜,看花哨小狗威猛啃着一根比它身子还大的骨头呜呜汪汪。

  陆杨跟陆柳说:“别想臭男人了,我们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重要。”

  陆柳说他没想男人。

  陆杨两只眼睛都看见了:“你还想蒙我,你那小心思,就骗骗狗子。”

  陆柳干笑两声,说:“我怀着两个孩子,惦记孩子爹也是正常的。”

  说起这个,陆杨又夸他:“真是厉害,怀孩子都怀两个,什么时候也给我生一个?”

  陆柳笑得不行:“我怎么给你生?让哥夫给你生,嘿嘿嘿。”

  陆杨也笑了,“他要是能生就好了,你看看,男人有什么用?孩子都不会生。”

  陆柳被他叨叨了几天,现在感觉他说得十分有道理,连连点头。

上一篇:白房子里的哑巴

下一篇:亭空千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