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179章

作者:羽春 标签: 生子 布衣生活 古代架空

  他把姚夫郎介绍给陆杨认识:“这是安哥哥,他常来找我玩,很照顾我。现在也怀孩子了!”

  姚夫郎望着他俩的脸,嘴里喃喃道:“我滴个乖乖……”

  真是像啊。

  他再看见谢岩的脸时,表情就短暂凝固了一下。

  没记错的话,他之前在县里见过谢岩,谢岩还来过寨子里。他还把谢岩当做陆柳的一段情缘。

  陆杨发现他眼里的震动,跟他笑道:“我们俩是不是长得很像?以前我们亲爹都没认出来,非得我们开口说话,才分得清哪个是哪个。”

  换亲以后,陆杨确实在亲爹眼皮子底下生活过几天。那时候他都没遮掩,两个爹有疑惑,还当他是出嫁前想明白了,没多怀疑。

  姚夫郎恍然大悟。

  哦,谢岩之前是认错夫郎了。

  他就是来看个热闹,寒暄两句就走了。

  走之前,眼睛不经意看见满车的物件,又一次震惊了。

  陆杨想着山路远,他们出来一次不容易,山里山珍野味多,许多吃喝都不缺,就给陆柳多拿了些糖带过来,他拿了五包,这就五斤了。怀胎十月,两个月喝一斤。

  再说碎布头。碎布头可以给小宝贝做百家衣、百家被。但他弟弟没衣裳穿。陈家的陪嫁是怎样的,他一清二楚。冬季熬过去,又一年新开始,他没拿绸缎软料子,就是普通的棉布,三个颜色各一匹。四季衣裳足够用了。棉花也带了一整袋子。

  小宝贝出生的时候,又是冬季了。山下冷,趁着没出生之前,做些小棉袄。把小被子做厚实一些。

  旁的则是一些耐放的糕点,他特地去茶楼买了三斤小麻花。在油锅里滚过的零嘴好吃。

  记挂着陆柳想吃炸豆腐,又舍不得用油。他这回也带了两斤炸豆腐和三斤炸肉丸带来。

  再是一些酸的、辣的吃食,怀了孩子,口味多变,都备一些。省得馋嘴的时候,来回跑县里,磨人。

  这都是吃的穿的。

  再是他让谢岩准备的文房四宝和算盘、账本,路上看见有人卖拨浪鼓,他给买了一个。虽然孩子还没出生,但陆柳可以拿着玩玩。

  这一车的礼,黎峰都觉得手臂沉沉,搬得吃力。

  谢岩搭把手,跟他一起搬,还很贴心,跟他说:“等我和杨哥儿有孩子了,你也要准备厚礼。那个什么鹿筋弹弓,我看着就挺好的。”

  黎峰应下了。

  陆柳望着这车礼,感动得泪眼汪汪,还很心疼:“哥哥,你怎么买这么多东西?这要挣多久啊?”

  陆杨摇摇头:“还好,有钱就阔绰些,没钱就紧巴点。你吃好喝好就行,可别哭了,我跟姓黎的说好了,要是你过得不好,我就把你接去县里。”

  想去县里,就多多哭。不想去,就把眼泪憋着。

  陆柳擦擦眼泪,陆杨还要逗他:“哇,真是舍不得啊,你不想跟我一起吗?”

  陆柳又由着眼泪啪嗒啪嗒掉。

  陆杨给他擦擦眼角,顺手送他一块手帕。

  手帕是好料子,这个布擦眼泪软和,不会硬硬的咯着疼。

  陆杨还跟他说:“我打听过了,小孩子的尿布,可以用旧衣裳的布料做。多洗洗,洗干净些就好了。旧衣裳比新布软和,你到时就把陪嫁的那些旧衣裳都拆了做尿布,有空做几身新衣裳穿。”

  陆柳跟他说:“你要不拿两匹布回去退了?大峰也给我买了布料做衣裳。”

  陆杨不退:“他是他,我是我。你今天穿他买的布,明天穿我买的布。”

  到家里,要先见过长辈。

  卸货这阵,哥俩聊几句,陆杨就要去见见陈桂枝。

  没做成母子,陆杨不用在陈桂枝眼皮子底下过日子,可以和睦相处。

  他嘴上是真的甜:“婶子好,我一直想来看看您,去年您送我的皮毛背心我一直穿着呢,暖和又贴身,我到了开春,坐久了冷,穿到清明后,天气转暖,有了大晴天才脱下,今年放着,明年还穿!”

  他那一车货,看得陈桂枝的眼皮子都在跳。

  出手真是大方。一件皮毛背心又算什么?

  他们家在山上还有些皮料泡着,她跟陆杨说:“你要喜欢,我这儿空出手,再给你做两身。”

  厚礼上门,这些东西不用拒绝。

  陆杨为表亲近,也是私心,还笑嘻嘻说:“给我家状元郎做吧,他是读书人,久坐不动,身子暖了,才好拿笔。”

  陈桂枝听着“状元郎”的称呼,还笑了声。

  一早就准备着席面,人到了家里,难熟的食材早已下锅预处理过,这会儿两口锅都烧着火,把顺哥儿叫来一起炒菜。统共八个菜,堂屋里桌椅摆好,开了酒,菜也一样样端过来。饺子下锅,晚一步上桌。

  陆杨有做客的自觉,没上赶着去帮忙。他还不熟,上赶着过去,万一添乱就不好了。

  他是来看弟弟的,陆柳也能陪他坐着。

  先吃饭,再在屋里转转、去寨子里走走。

  菜式上齐,陆杨心中大赞,这席面漂亮。礼数周全,又不张扬。

  山珍野味是他们寨子的特色,这里荤素配着,怎样都合适。

  硬菜只一道,他们这样亲近的关系,正好合适。再多就不家常了。

  豆腐做凉菜,他感觉好绝。

  正好爱吃,平常都是炒着吃、下锅炖汤,难得当凉菜。

  黎峰知道他在养病,陆柳还怀着孩子,这哥俩都不能喝。顺哥儿还小,娘也不能陪酒。

  第一轮,各人都是一个碗底的酒,喝个意思。过后都是盛汤喝,要喝水,家里泡着茶。

  正经喝酒,就黎峰跟谢岩两个。

  家里喝水的杯子是竹筒,平常黎峰都是拿碗喝茶喝酒,待客嘛,还是跟个书生喝,他就拿了竹筒过来。

  一倒一大筒。

  陆杨跟谢岩说:“你不能喝多了,我们今天还要回县里,你得赶车。”

  这是给谢岩找个台阶下,免得他赌气,拿那点酒量跟黎峰硬拼。

  谢岩听得喜滋滋的,跟黎峰说:“我夫郎关心我,嘿嘿。”

  黎峰:“……”

  这就又开始了?

  陆柳恰好给陆杨盛了一碗蛇羹吃。

  他们家做蛇羹,把皮去掉了,看着不可怕。

  他以前没吃过,吃一回就喜欢上了,想来哥哥应该也没吃过,就给他盛一碗尝尝。

  陆杨吃着不错,还给他使眼色。

  陆柳立马忙起来,又满桌夹一圈菜,把他给忙的。

  陆杨差点憋不住笑。

  他弟弟也太老实了。

  席间聊天说话,陆杨问他这孩子怀多久、什么时候发现的,陆柳支支吾吾,表示这个话题不适合在饭桌上提。

  黎峰倒是抓紧问了个事:“你们俩还养狗吗?三两应该是五月里下狗崽,七月、八月里,养大一些,我再给你们送去。”

  陆杨还是想养,手里松快了,更是想养。

  他们家人少,不够热闹。有条狗,平常在眼前看着也舒服。

  再者,还是最初的理由。家中就谢岩一个男人,养条狗好看家护院。

  这事定下,就都是家常了。

  来一趟是喜事,别的以后再谈。

  问问在寨子里住着都做些什么,玩什么。

  陆杨挺好奇的:“会有人来爬山吗?读书人不都喜欢登高望远?”

  陈桂枝跟他说:“没人来爬山,读书人更不会来。到了季节,有些外村人会来捡菌子、挖笋子、捡野枣、核桃什么的。很多人不守规矩,我们会赶人。”

  他们靠山过日子,女人夫郎也都有把子力气,汉子们比别的村民彪悍,他们赶人,外来者不敢多留。

  山跟田地一样,是有归属的,这座山是他们的立身之本,告到衙门里,也是他们占理。

  陆柳则说平常做什么:“冬季的时候还比较闲,基本就坐家里猫冬,一些人围着烤火、说说话。我去年认得的人不多,常跟姚夫郎玩,他也带我出去唠嗑晒太阳。大家会做针线活、竹编,针线活里,有部分是做皮制品,做帽子手套还有皮袄什么的。”

  到了春天,可以做的事情就丰富了起来。

  好多人结伴去挖野菜,陆柳很爱挖野菜,也会拎着带盖子的小竹篓,边挖野菜边捉虫子,回来喂鸡。

  他的鸡崽养得好,一起捉回来的鸡苗,就他的鸡崽养得最大,毛色都柔和发亮。每只都很精神。

  他还没往深处走过,黎峰就带他到附近的竹林里挖过一次笋子,教他怎么找笋子,他觉得很有趣。

  “我们还找到了竹汁,就是竹子里的水,好甜好甜,特别好喝!滋味很清凉,和糖水是不一样的甜,下次你来山里住几天,我带你去找竹汁喝!”

  不进深山,也能看见很多有趣的东西。

  比如他到山林,看见有的树干上长了一串串的菌子,他当即就摘回来吃。

  但寨子里的人都不咋看得上,因为这个季节,会有更多鲜美的菌子等待采摘,那些放着,谁上山一趟走空了,为着填背篓,就一起摘了。

  平常在家里,和别的村落没大区别,就是吃吃喝喝做家务,空出手再做些针线活。有点手艺,就再干活贴补家用。

  他们家有好几样营生,平时就比别家忙一些。铺子要看着,山货要收,平常也得晒。再是后院的兔子、鸡崽,这些都要照料。

  “有些忙,但很充实,我很喜欢现在的生活。”陆柳说。

  一家人都在干活,有劲往一处使,忙一天有一天的收获,浑身都有劲儿。

  陆杨听着连连点头:“挺好,挺好,我还说山里太远,住这里会感觉闷。”

  陆柳不觉着闷,他本来也不爱出门,刚嫁来那阵子,要不是姚夫郎常来找他,他能一直待家里闷着。

  现在也开朗了许多,原是为着给小铺子宣传,他想出去跟人唠嗑,跟大家熟悉熟悉。跟人打交道多了,他发现没那么难,现在时不时的,也会出门遛弯儿去。

  他们说着话,也吃吃喝喝。

  陆杨没紧着只跟弟弟聊天,也搭着跟顺哥儿聊了几句。这小哥儿不像黎峰,也不像陈桂枝,瞧着有几分可爱。

  “模样真俊,今年多大了?”

  过了年,顺哥儿虚岁十七。

上一篇:白房子里的哑巴

下一篇:亭空千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