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教种田 在年代文里教种田 第42章

作者:晶晶子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写完摊在桌上等墨水干透,又怕被风吹掉,拿碗给压着。

  写完如释重负吹灭了灯回屋的大暖炕躺着。

  冬天总是无聊的,瑟瑟寒风打在窗上,像是要吃人一般。

  许域缩进被窝里,习惯了太久被抱着睡,又突然回归一个人睡。

  专家不是说二十一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吗?

  骗人一点也不好玩。

  都怪姜剑威,本来都好好的,烦人。

  怪来怪去许域睡着前的一个念头大概是今天又想了一次姜剑威。

  ……

  当上化肥厂的工人后,许域每日的流程大概是早上和陈源刘志远一起去化肥厂,换上工作服和方青熟悉工作流程,中午再去国营饭店吃饭,下午继续工作,晚上偶尔有心思就做一次饭,大部分晚饭也在国营饭店吃。

  等到化肥厂的食堂建好了,饭菜变得更便宜许多,他的花销也要不了多少。

  十二月份的最后一天,刚好是在化肥厂工作的第七天,明天也是元旦,彭远山大手一挥,给大家放了连续两天的假期。

  1974年的最后一天许域得去县里公社上半天的课。

  自从上一次南优种子事件差点忘记之后,许域买了个小本子,时不时记起来些大事情就写上去。

  1975年1月,是个特殊的月份,南优2号种子的育种工作成功,开始各地小面积试种。

  上完课后许域不经意地询问刘树人有没有每个月都给沈开澄询问育种进程。

  刘树人一愣,笑道“记得比我还牢,你那天说完我就打过电话,这个月初我问过,应该快了。”

  “不过推广全国可能还得一年,明年大概大家都能拿上几斤为明年的全面推广做准备。”

  许域叹了口气,“那咱们今已经算试种成功了吧,咱们能拿到全县的种子吗?”

  “不行,一个县的要的种子体量太大,制种技术刚突破没那么快就能供出那么多。”

  是他太理想当然了,许域在心里把种子划去,“那老师推广的时候咱一定要当第一个大量种水稻的县。”

  “会的,明年再拿三四斤试种,就当多积累点经验。”

  许域离开后试图想起最近几年还有什么大事可以早点安排,奈何脑子空空如也。

  算了,所幸他现在有个化肥厂的工作,技术骨干的名头被踢了也能比较轻松地生活下去。

  江省离云省近一千多公里远,信件主要依靠铁路运输,通常需要八到十天。

  姜剑威拿到信后,迫不及待地打开,第一眼就就见到了“我已经想你过你啦”。

  嘴角不受控制地上扬,仿佛听到了许域睡在他耳边时的呢喃。

  读到许域的日常又想起他的叽叽喳喳的声音。

  看见整整两张的大篇幅夸夸嘴角上扬的幅度更大了。

  最后一句更是让姜剑威心神荡漾。

  好可爱,想亲。

  小心翼翼地把信折好走回寝室,又摊开来欣赏一遍又一遍。

  媳妇的字就是好看!媳妇真厉害!都当上工人了!

  已经寄出了好几封信的他开始蠢蠢欲动,他要再写更多一点!

  结果就导致许域在过年前源源不断地收到了十几封信,都是些碎碎念。

  许域看着一桌子的信都傻了,这么多,怎么回得完?

  这个写想他,这个也写想他,这个还是写想他,除去两个津贴,全是想想想,许域都要认不出想这个字了。

  于是,在信里“大骂一顿”:写太多了!不要把我的钱花光了!

  末尾处还是加了句:会想你的。

  年夜饭是在姜春花那吃的,自从刘志远当工人后,姜春花时不时地就来邀他吃饭,许域一般都是拒绝的,年夜饭许域实在拗不过。

  “来来来,许知青多吃点,老三发了工资,你功劳最大,多吃点。”

  “对对对,许大哥,你多吃点。”

  桌子上摆着四菜一汤,有鸭肉鱼肉猪肉,还有腊肉香肠摆的拼盘,唯一的素菜还是白菜豆腐汤。

  堪比盛宴。

  姜春花生怕许域吃不饱,自己都还没吃一直往许域碗里夹。

  许域摸着圆鼓鼓的肚子逃离了现场。

  新华社报道:随着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我国南方许多地区开发利用和改良土壤取得了重大成就,现为了大面积开发利用红壤,应广泛发动群众,全面进行土壤普查。【1】

  刚过初二,刘树人趁许域还没上班拉着他一起在新昌县各处红土壤山上进行检验。

  红土壤的酸性强,保水的能力还差。

  江省的南部的地区土壤大多数都是红土壤,群山上能见到的树的大多数都是松树。

  新昌县的不少梯田都是由光秃秃的红山改造而来,但那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堆肥施用石灰来中和土壤的酸碱度以及降低土壤里铝对水稻根部的毒害作用。

  许域看着望不到头的红秃山,突然想起一个问题,江省有名的脐橙怎么没人种?

  恍惚了一会问刘树人,“老师,这个红土壤是不是能种脐橙啊?”

  刘树人惊讶道,“现在不清楚,但有个人和你想法一样,去年他种的脐橙刚结果。”

  “怎么突然问这个?那么多新奇的念头?”

  许域打着哈哈糊弄过去。

  又忍不住地问那人是谁,脐橙的结果怎么样,在哪种啊?

  “袁XX,还在试验,这才初果期刚结一次果,品质还比较低,就在西边的信县。”

  压下心里的好奇,许域不再追问脐橙的事,刘树人就当许域灵机一动,毕竟在他看来许域脑子总是塞满了奇奇怪怪的问题。

  许域吃过江省的脐橙,果香浓郁,甜度高但也保留着一丝酸味,知名度在橙子届算很高的一种。

  原来现在才开始试种吗?

  许域学得更多的是水稻,至于脐橙他也比划不来多少,但还是向刘树人要来了袁的联系方式。

  参与肯定是不可能,做一个鼓励的笔友,好学的学生偶尔冒个泡总行吧。

  一去一来间,许域算是给袁留下了个好学新奇的青年形象,还意外地能和他的脑回路同频。

  ……

  春去秋来,水稻轮回,许域又在新昌县度过了一年。

  化肥厂的工作许域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杂交种子的种植技术经过两轮周期愈发成熟,姜剑威寄回来的津贴也涨到了七块钱,许域屋里的信也堆成了一座小山,还收到了来自袁的脐橙大礼。

  许域从刚来的十八岁到现在的二十岁,褪去了些少年的青涩,轮廓更加分明。

  姜剑威摩挲着许域刚寄过来的照片。

  记忆里少年变得更美了。

  几缕不听话的发丝随意地垂落在额前,眉眼弯弯,玻璃质的眼睛闪烁着细碎的星光,嘴角微微上扬,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可爱又迷人。

  笑意从许域脸上飞到姜剑威脸上,一整晚都没压下嘴角。

  姜剑威小心翼翼地夹在另一张照片旁,那张照片换了好几次塑封,照片依旧完好。

  1975年底,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扩大试种籼型杂交水稻,并召开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培训会。

  刘树人向彭远山要走了许域,一块去海省学习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许域和刘树人在这之前自己也摸索了不少,这次一起系统学习制种技术,积累了不少经验和问题,去这一趟可以说是收获满满,满载而归!

  在1976年的春天,许域和刘树人成功在新昌县进行制种实验,生产出了杂交水稻种子。

  激动、兴奋在许域心里油然而生,他或许在历史上的留下微不足道的脚印。

  和刘树人开心了好久,回到家依然兴奋不已,瞥到那座信山,分享给姜剑威的念头迅速冒出了头。

  无数的话语和情绪在笔下奔腾跳跃,一股脑地倒出。

  许域把信寄出后依旧心潮澎湃,在床上滚来滚去。

  屋里不时地传来兴奋的傻笑。

  制种结束后许域回到了化肥厂上班,下班后陈源和刘志远都围住了他。

  许域又出名了。

  新昌县的人都拿到了新的杂交种子,被告知是能亩产一倍的新种子。

  农村里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所有人都知道了原来许知青去年冬天是去学技术了!

  还做出了这么牛的种子!

  自古英雄出少年,没人不爱这样的故事。

  新昌县的所有人也不例外。

  刘志远崇拜地看着许域,“许大哥!你好牛!”

  刘志远显然已经变成了迷弟。

  陈源已经不想和刘志远争了,他们可不一样。

  许域是他的好朋友,刘志远只是小弟而已。

  自得地挽住许域的胳膊,“我们一块去吃庆祝饭吧!我请你吃!”

  【作者有话说】

  [绿心]这章写得卡卡的,但是我很满意。

  [蓝心]萌晕我了,亲亲鱼宝,可爱又迷人。

  [青心]小鱼事业蒸蒸日上。

  [粉心]时间大法献给大家嘿嘿嘿。

  [紫心]【1】来自1975年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