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爆改男配命运 在年代文里爆改男配命运 第151章

作者:蜀江春水 标签: 种田文 年代文 正剧 穿越重生

  赵想不停地给爷爷奶奶夹菜,让他们即使有些不适应,但随着吃得菜越来越多,他们慢慢就适应了。

  “好好好,你不用管我们了,你自己也吃。”

  赵奶奶阻止大孙子再给他们夹菜,再夹下去碗都装满了。

  “好。”

  赵想这才安心吃了起来。

  对面两位来接他们一家的战士,首次来这样的地方,和赵爷爷赵奶奶一样都很不习惯。

  不过他们会观察,在张家夫妻和赵想父子动筷子后,他们才跟着动筷子。

  夹菜时主动用公筷,就算一开始不知道,几次下来他们也都清楚了。

  在这里吃一餐,用掉了张百草一个月的工资。

  不过他不在乎,家里也不缺这一个月的工资。

  “回家吧!”

  赵想站在门口,目送车子离开。

  “爹爹,你明天是不是要回部队了?”

  赵想问陪在他身边的赵勇军。

  “是,不过我晚上会回来的。在家属院部队分了一套房子给我,等我收拾好了,你带着爷爷奶奶也过去住几天。”

  张百草送儿子房子的事是赵勇军怎么也没料到的。不过家属院的房子他也不打算放弃,该他的他要拿到手。

  哪怕儿子不怎么在家属院住,赵勇军也不会让给别人。

  而且为了儿子在冬天上学时多睡一会儿,他也不会开口让儿子搬到家属院。

  家属院离学校很远,早上要早起两个小时,才能在上课前赶到教室。

  “虽然家属院的房子没有这里大,但是老爹我很放心。”

  赵勇军看着院子里的桃树,老家的桃花已经开始抽芽了,而京城的桃花连花苞都没怎么长。

  天太冷,植物还没从冬眠中醒来。

  “到时候我们在这里种点青菜黄瓜啥的,免得以后还要去外面买菜吃。”

  赵奶奶已经从解英红嘴中知道,在京城不管吃什么,都需要花钱买。

  这四合院中间和两边有不少空地,正好可以用来种菜。收拾一下,他们家一年四季的蔬菜应该是不缺了。

  至于院中的桃树,全家人都很自然地接受了。先别管桃子好不好吃,等到了它开花的时候,那才漂亮呢@

  “好,到时我也可以帮忙。”

  赵想一听立即举手。

  “好好好。”

  赵奶奶立即高兴地说道。

  赵家人就这样安顿下来,在新家睡了一晚,可能是知道这屋子以后都归大孙子了,爷爷奶奶和赵勇军都睡得很好。

  赵想也是一样,他躺在架子床上,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第二天他起来时,奶奶已经煮好了早餐,爹爹早就吃完早餐,和来接他的小战士们走了。

  赵勇军回到部队,先销了假。然后找上翟民他们。

  “老大,你终于舍得回来了。”

  翟民阴阳怪气地说道。

  “那要不我走?”

  赵勇军说着就要离开。

  “别别别,我们是跟你开玩笑的。”

  众人赶紧把人拦住了。

  “阿想怎么没来?”

  今天看到赵勇军身边只有他一个人时,翟民和战友们失望极了。

  老大那张老脸,他们早就看腻了,他们现在要看美少年。

  “他留在家里照顾我爹娘,他们刚来首都,双人生地不熟的。等我把家属院分到的房子整理好后,我会带父母搬进来。阿想只有在学校放假没课时,才会来家属院居住。”

  稍微解释了一下,翟民只听到了一点。

  阿想不在家属院居住。

  失落,他太失落了。

  整个人都变得颓丧起来,让赵勇军百思不得其解。

  “你这是在干吗?”赵勇军推了他一下。

  “哼,你把我大侄子弄掉了。”

  翟民很不高兴,他直接朝罪魁祸首发火。

  “不是,我什么时候把人弄丢了?”

  赵勇军不想背这个锅。

  “没丢的话,阿想怎么一个人住学校?”

  总之,翟民就是在为大侄子抱不平。

  “傻子,我刚才的话你没注意听是吧?”

  赵勇军没好气地说道。他这个战友不能要了,肯定是在打他儿子的主意。

  “老大你刚才说什么了?”

  确实没怎么听话的翟民反问道。

  “噗,刚才老大说了,阿想的师父送了他一套房子,就在学校附近。我们这里离学校太远了,阿想上学不方便。平时他就住在那套房子里,放假的时候才回家属院住。”

  有人科普过后,翟民才知道自己误会了赵勇军。

  “谁让你刚才没说清楚的?”

  翟民脸皮厚,刚才的尴尬只有一瞬间就过去了。

  “我懒得理你。你们都跟我去整理院子,阿想和我娘喜欢种菜,我们要弄个小菜园出来给他们。”

  赵勇军带着自己的兄弟们去搞房子了,让来找他的政委扑了个空。

  就在赵勇军为了父母和孩子带着战友们搞院子时,赵想也在挖地。

  “奶奶,我们可以种一点青菜,黄瓜和豆角,还有我喜欢吃的红苕也可以种一点。”

  赵想力气大,哪怕京城的土还没化冻,他一锄头下去,立即就挖出了大量的土出来。

  “这里的土太浅了,我怕不结红苕。”

  赵奶奶皱眉。

  “没关系,没有红苕也有红苕叶子吃啊!”

  赵想觉得不管是叶子还是红苕,在北方这个缺蔬菜的地方他都会变得喜欢吃的。

  而且红苕叶子可以吃到十月份去。

  “行,我们再种几窝红苕,专门吃叶子。”

  祖孙二人商量好了,赵爷爷则是坐在门口抽烟,顺便计划在城里头搞点啥子。

  儿子有工资,可他一个人养三个人,还要给阿想治病,家里头的钱肯定变得紧张起来。

  本来他们不想随军的,人老了念旧。

  可是儿子说得对,他们留下来也没啥用,反而让他和阿想担心。

  前几年发生的事,他们也不可能当作没有发生过。

  除了村长和村支书他们,赵爷爷对其他人没有半点不舍。

  想到自己的两个发小,赵爷爷回屋写信去了。

  得告诉他们自己在京城安置下来了,以后有空会跟儿子回老家看望他们。他父母的坟还在老家呢,而且他和老伴的户口也还在。

  赵想的户口随着他的学籍走,到时候先迁到学校,等他毕业后就落户在这房子上。

  到时他家大孙子也是首都户口的人了。

  不过大孙子说老家的房子要维护好,他们家的院子在走之间已经建好了。

  钥匙给了村长和村支书,他们两个谁有空就帮忙照顾一下,顺便打扫一下卫生。

  当然,他们家要是有亲戚来,也可以借住。不过只能是村长、村支书和他们的家人住,亲戚什么的就直接住他们自己家吧!

  在这一点上,赵爷爷还是很相信村长他们为人的,把房子交给他们也放心。

  地挖好了,等天气再暖和一点就撒种子。离去学校报到还有两个月,今年开学的时间推迟了。

  冒名顶替的事还在查,调查清楚了再开学。

  他们之所以提前两个月来,是因为赵勇军要回部队报到。

  所以大家都陪着他提前来到首都,这个时候来,车票也好买一些。

  确实好买,不然也无法拿到四张卧铺票。

  不过赵想可以抽时间去自己即将就读的学校看一看,师父说就在附近,他得把路认清楚,免得以后迷路。

  陪赵爷爷去寄了信,他们又去市场买了菜,还有家里缺的调料什么的,都需要买。

  一家人大包小包,从市场回来他们就开始煮饭。

  厨房用具一应俱全,是师母准备的。

  幸好他们还带了菜籽油,直接用它煎了鸡蛋,吃着从老家带来的面条,即使是寒冬也很温暖。

  四合院没有供暖,所以在几人的房间里放着炉子取暖。

  赵想借着台灯,给在老家的赵磊和赵玉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