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穿越异世娶夫郎 熊猫穿越异世娶夫郎 第454章

作者:白云上 标签: 生子 布衣生活 情有独钟 种田文 甜文 穿越重生

  “那福来客栈也不算得大,听说那赵富民名下还有几个小粮铺和医馆,就这么几个小铺子,一年能赚多少,可人却一下捐了这么多,唐某倒是有点钦佩此人了。”

  “哎,官府的人怎么又来了,这是又要干啥?”

  “不知道,我们过去看看。”

  “哎,那个好像就是赵富民。”

  “赵老爷,是不是你?”

  赵富民强撑着,笑说:“是我。”

  “赵老爷,你咋来了?”

  我来演戏给你们看的,但话不能这么说,赵富民强扯着笑:“刚在给家里两曾孙买点零嘴,看见衙役前来,我就过来瞧一眼。”

  “这样啊!那你站我这里来,你站那离得远,怕是看不清。”

  “多谢多谢。”

  “害,客气啥。”

  衙役也没干啥,就是又往石碑上雕了名。

  傅正宪,广棉庄,捐棉六百斤。

  这是什么意思啊!

  是不是只要捐了就能雕上头了?

  衙役雕完名就走了,韦老板和梁老板却没走,看着赵富民被人拥着走了,又听周边人议论纷纷。

  说什么有良心,还说去他店里看看。

  这下真是名有了,声望有了。

  利也有了。

  其实像韦老板和梁老板这样的,虽不算什么大富大贵,但也能说一句这辈子不缺银子了。

  商人富贵,可没地位。

  银有了,就想权,想名,想得人尊敬和看重,这石碑立在这里,来往行人、后世后辈皆能见。

  此乃流芳百世。

  白子慕这一招,无疑是直指他们软肋。

  而且,企业家热衷于做慈善,是为了啥?在现代,一是大规模企业为了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主动增加捐赠支出,履行社会责任。

  二是公益活动可以增强企业的品牌认知度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的关注,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声望,提升企业的形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公众的认可与支持。

  这搁哪都是一样的。

  行商的哪能不懂这个。

  韦老板和梁老板对视一眼,饭都不吃,先回家捐点粮先。

  衙门早做好准备了,梁老板和韦老板粮一运来,衙门就大张旗鼓,似乎是在昭告天下。

  这两人捐的不多,就五千斤。

  张舒越看了眼,同白子慕道:“你这法子可行,不过五千斤粮,到底是杯水车薪。”

  “别急,总得给大家准备准备。”白子慕说。

  蒋小二几个天天跑人客栈门口演戏,庙里的乞儿得了吩咐,也走街串巷的。

  “哎,你听说了吗,我们平洲好些商人都捐粮了。”

  “真的吗?都有谁?”

  “街头的韦老板,柳街的李老板,广福街的梁老板……多了去了,我数都数不完。”

  “真的?”

  “骗你做甚,我都亲眼见了。”

  “那石碑上怎么没有写?能写石碑上的可都是大善人,是得官府看重的,我以后要是有了儿子,我得告诉他们,那些人可是咱们平洲大善人,雪灾他们捐粮了,救了好多人。”

  “石碑上还没有写,不过我那天听官爷说了,现在忙,过后就会雕上去了。”

  “哦,这样啊,那你看见陆老板捐了吗?他上次给了我一个馒头,他是好人。”

  “我没见他。”

  “啊!那我得去跟陆老板说一声,不然个个老板都捐了,就他不捐,以后肯定要遭人笑话。”

  一商户刚从马车下来,正准备回府,凑巧的听见了这番话,赶忙叫住那两个乞儿,问是不是真的?

  那两个乞儿没停,跑开了。

  小厮看老爷下意识想去追,还劝说不必当真,两要饭的懂得啥。

  那商户却是瞪了他一眼。

  懂得啥?人小乞丐懂得最是多,别小看人要饭的,这帮要饭的消息最是灵通了。

  他们这么说,那定是假不了。

  大多商户都捐了,他咋的没听人说过?

  可怎么可能会说,那石碑就那么大,能雕的名有限,怕是都瞒着他想自个流芳百世,想独得知府看重呢!

  而且城里百姓总是闲,天天瞎逛,石碑立在最热闹的广圆街上,来往的总要看上一眼,要是能把名和铺子雕在上头,这意味着啥?

  免费的宣传,还是官府宣的,错不了假。

  这样一来,生意和声望可以说是打出去了。

  简直是一举三得。

  不行。

  他也得捐。

  一些商人闻风而动。

  第四天晌午,张舒越还躺床上,迷迷糊糊间,听见外头传来声儿。

  “大人可是起了?”是他跟旁的师爷。

  “还没起。”管家说要是没啥大事,你先回衙门去吧!大人昨儿下半夜才歇,前儿几天眼更是没合过,现在好不容易歇会了,就让他再躺躺。

  “躺不得啊!衙门都要乱起来了。”师爷说。

  又出啥事了?

  张舒越眼皮一跳,被子一翻就冲门口跑去:“咋的了?”

  师爷:“衙门被百姓们围起来了。”

  这是要造反?

  那不能啊!要造也是难民们造,城里的百姓造什么反?吃饱了撑的?

  张舒越顾不得旁的,衣裳一披就和师爷往衙门去,刚到地方,就发现衙门被百姓围得水泄不通,马车、牛车排的老大长。

  车上一麻袋一麻袋,一看就是粮食。

  有些百姓挑着柴火,有些挎着篮子,里头搁着白花花的包子,有的举着被子。

  “这位兄弟,我捐粮了,能在石碑上写我的名字吗?”

  “我不用写名字,这是俺家捐的粮。”

  “我家米少,这些被子都是没咋的盖过,官爷帮我送去给难民们吧!”

  有钱给钱,没钱给粮,没粮就给蛋,不说富贵人家给了,就是平头百姓也来了。

  不给不行,不给心里总是不得劲儿,又想起那天那汉子说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他们没啥银子,但旁的还是有的。

  而且一条巷子下去,人人给了,就自个家不给,不得行啊。

  你家捐东西了吗?

  捐了,那家没捐。

  没捐?不得了,这家怕是没良心哦!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家十来斤,可若是家家户户,那便也多了。

  不过大头还是商户们捐的,这帮富贵人,出手是丝毫不含糊,粮食一车车,银子一箱箱。

  张舒越看着粮仓快满了,几大箱的银子还搁地上,懵了半响都回不过神,脑子晕沉沉的,穆然想起那天白子慕说的话。

  “我可以帮忙凑点粮,旁的可做不了。”

  “你能凑粮?咋的凑?你家有?”

  “我家没有,可那些商户手里铁定有。”

  “人有,可你没有银子人会白给你?”

  “商人重名重利,利咱给不了,但名能给啊!只要给足好处,多的是人自愿把银子拿出来,至于老百姓,怜悯是人的天性,它源于人的同理心和道德意识,是人的天性之一。”

  “怜悯能够使人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并产生一种渴望帮助的冲动,只要让他们看到灾民的苦,他们绝不可能再袖手旁观,除非铁石心肠。”

  商人想要名,他们想要粮,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白子慕旁的事儿就帮不上忙了,不过:“你上次说你怀疑严信章贪了银子,这话是真的吗?”

  上次张舒越说衙门里没有银子了,白子慕就瞪着眼看他,一副‘我看错你了,没想到你竟是这种人’的样。

  张舒越气不过,也不怕他说出去,便把事儿说了:“目前只是怀疑,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过倒是调查到了一些线索。”

  大周官吏其实月例并不算得高,像张舒越这个品级,一年也不过百两,但这些达官显贵还能挥金如土,不过是因为暗地里做了些生意,还有收了一些‘贿赂’。

  说贿赂其实也不全对,就像张舒越过生,城里的商贾借着由头给他送礼,那这是礼,能算贿赂吗?

  自是不算的。

  当官月例虽是不高,可地位摆在哪儿,多的是人自个捧着银子送上去。

  如此,当官的少有穷的。

  可严信章不一样,严家名下就六间铺子,每年多少收益张舒越虽是没派人查过,但找熟通生意的,估摸都估摸出一个大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