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小夫郎 乖乖小夫郎 第56章
作者:茶查查
第85章
又是一个暖晴天,清溪村村头聚了不少人晒太阳,大人小孩都有,热闹极了。
泥哨响起来,好几个孩童铆足了劲去吹,互相比较着,看谁吹得最响,有的连脸都涨红了,可见憋足了那口气。
有两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各自拿一只布老虎,嘴里嗷嗷叫着,都说自己的大老虎最厉害,两只布老虎的头撞在一起,试图击败对方。
五六岁的小女孩和小双儿大多安静,坐在小凳子或砖头石头上互相编辫子玩,亦或是两两一对翻花绳。
大树另一旁的空地上,几个六七岁的孩子在打陀螺,手里的小鞭子啪啪响着,陀螺滴溜溜在地上旋转。
有打得好的,陀螺始终不停,连在一旁看的大人都给叫声好,甚至有的汉子手痒,还接过孩子手里的小短鞭去抽打陀螺,玩闹上一阵。
这边的闲汉子或蹲或站,几个聚一堆说笑取乐,那边树下墙根下,老人晒暖说闲话,成了亲的妇人夫郎坐一起做女红针线,各自有各自的话说。
今日没别的事,陆谷和卫兰香纪秋月到村口凑凑热闹,不然成天在家里也无趣。
十五六的姑娘双儿正是大了说亲的时候,没成亲又不是孩子了,村口汉子不少呢,不好在这边乱走,他们都没出来,招几个关系好的在家里一同做针线,说说话也能解闷。
沈雁年纪不算小,和村口这群小孩子没话说,就带了绣绷子去找彩霞她们了。
竹竿上糊个马头,四五个男孩子骑着竹马手拿小树枝当长剑,打闹呼喝玩的满头是汗。
秋收过后不少人家卖到钱,到冬日闲了才有钱有空让九岁十岁的孩子去念私塾,这会儿陆谷坐在纪秋月旁边,就听见好几个妇人说儿子念了几页书认了好几个字。
早起沈玄青和卢老大去府城办田契的事,估摸着要到晚上才能回来,方才在家里的时候,是沈尧青领着他们三个念三字经,这不写完字才出来。
他们到村口来热闹,沈尧青则趁暖和,拉着板车到镇上去卖柴火和拐枣还有冬笋了。
一个竹蜻蜓飞过来,打在陆谷肩头掉下去,他下意识捡起来,就见一个戴着虎头帽的小女孩过来了,看着不过三岁的模样,偏黑的小脸蛋通红,但看着肉乎乎的,眼睛黑又大。
“是你的?”陆谷小声问她。
小女孩很腼腆,只点头没有说话,陆谷笑一下就把竹蜻蜓给她了。
小孩拿着竹蜻蜓跑了,和另外几个小姑娘小双儿一起,双手搓了一阵,再松手竹蜻蜓就朝着天上飞去。
说起来虎头帽所有小孩都能戴,冬天戴着御寒,可村里大多都是给小男孩戴,更看重男丁些,像这个小姑娘显然招娘疼爱,身上衣裳和多数孩子一样有补丁,但很干净,不像别的小孩成天玩耍蹭了不少灰脏,头上那虎头帽做的,连纪秋月都和陆谷说好看。
太阳照暖人间,驱走冬日寒意。
然而天底下的热闹并非所有人都有,张家大房,李婉云依旧穿得单薄在厨房做饭,手指红肿,神色萎靡灰暗。
张正子头七都过了,老张氏断了腿不能出门,她一个妇人家没法儿搬动,最多喊全子娘来帮忙,把老张氏抬出来让坐在院里晒太阳。
唯一的儿子死了,老张氏时而发呆久久不说话,直到看见李婉云,像是找到了能出气的,发作起来就骂她,比从前看着有点疯癫。
厨房外老张氏的谩骂声渐渐小了,她年纪大,身上有伤本就损了元气,骂一阵就得歇歇。
虽无张正子打她了,但李婉云的日子依旧不好过,昨儿老张氏的娘家来人看老太太,李婉云给人倒了茶,一句话还没说呢,老张氏先哭诉起来,说她不孝顺,先是克死张正子,还不给老婆子饭吃。
为这事又闹起来,张家二房也过来了,碍着老太太年纪大,又丧了子,这指责就全落在她身上。
“嘶。”
李婉云停下切菜,走神走得连她自己都不知道想了什么,手指被切了个小口子,正往外流血。
她把冰冷的指头含进嘴里,眼神依旧灰暗无神。
日子浑浑噩噩,看不见任何前路。厨房照不进太阳,她冷的打了个哆嗦。
——
傍晚吃过饭,陆谷正洗碗呢,沈雁拿了块儿枣子糕进来给他分了一半。
枣子糕是给纪秋月做的,吃完饭沈雁犯馋,又怕卫兰香说她太馋嘴,就说谷子哥哥也想吃,这不拿了个小的就过来了。
陆谷腾不开手,沈雁就直接给他塞嘴里了,枣子糕松软香甜,枣香味浓郁,这东西比梨子好,放在房里不怕天气凉,啃冬梨太渗牙,只能和黄糖煮着吃,要么就白水煮。
“我来烧水。”沈雁吃着,等陆谷舀完刷锅水,把大锅擦干净了,就到外面抱了柴,夜里洗漱泡脚得多烧些。
陆谷到门外倒刷锅水,还没回去远远就看见一个高大的身影,沈玄青回来了,在村里玩耍的大灰和狗崽跟在他腿边。
及至近前,他提着木盆露出个浅笑,说道:“吃了没,我给你热饭。”
沈玄青也笑了,“嗯”一声两人就往家里走。
一进门看见卫兰香,沈玄青就说道:“娘,官印盖好了。”
“盖了就好。”卫兰香心里更踏实了,虽说那是沈玄青的地,可他们没分家,在一起过着,往后沈玄青上山,地里的活除了沈尧青去干,她也是要帮忙的,自家的地越多,打的米粮越多,这日子就越好了。
因是自己买的,田契沈玄青自己收着,他进房放好,没一会儿陆谷也进来了。
“我把笼屉架上去了,等雁雁烧开水也就热了。”一天没见,陆谷没话也在试着找话,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
雁雁是他和纪秋月学的,因沈雁小,平时家里连名带姓叫也好,叫小名也罢,都混着来,卫兰香要么直呼大名,要么就是小妮儿小妮儿的喊。
“田契,你收着。”沈玄青手一顿,就把田契递给陆谷了。
如今陆谷已经认了不少字,打开田契一看,上头盖了红官印,薄薄一张纸便是他们家里五亩旱田。
“还有这个。”沈玄青从怀里掏出一块红包,里面包着东西。
闻言陆谷抬眸,就看见打开的红包里是个银镯子。他有些惶然,有点拿不住沈玄青这是给谁买的。
寻常人家哪能短时日内就买两个银首饰,再说银簪子还是新的没戴过,陆谷就没把镯子往自己身上想。
“你戴着,簪子容易掉,这个不会掉。”沈玄青见他怔愣,就拉起他左手,把银镯子往他手上套,还说道:“过年时再戴簪子,你不会梳就找阿嫂,找娘也成,他俩会。”
家里人过年穿的新衣裳都快做出来了,沈玄青知道,能让夫郎穿新衣戴新簪,他自己也是高兴的。
陆谷手被攥到一起,沈玄青使了点力气就给他套上了,不大不小刚合适,银亮的镯子花纹精巧,头一次带镯子让他觉得腕间稍沉,分外有存在感。
“这个细的给沈雁,粗的给娘,过年了她俩也有的带。”沈玄青又拿出两个银镯子,还说道:“以后再有好看的给你买,或是你看上了什么首饰,跟我说就好。”
陆谷向来想的简单,沈玄青看重他才给他买簪子镯子,这会儿说不出别的话,小声“嗯”一下,忍不住去拽沈玄青衣角,抬头和那双星眸对上视线后,又不好意思地挪开。
沈玄青笑着看他,两人虽没言语,但都很高兴。
过了一会儿,沈雁在厨房喊道:“二哥哥,饭热了。”
“好,我来了。”沈玄青答应一声。
陆谷松开他衣角,脸颊微红说道:“我去端。”
说完就连忙去厨房了。
“娘,给你买的,过年带个新镯子。”沈玄青出来后看见卫兰香,就把镯子拿出来。
卫兰香正在簸箕里搓花生皮,过几天就到腊月了,无论五豆还是腊八都得煮豆子和花生,抬头一看沈玄青给她买了个银镯子,手在衣服上抹了抹才敢接过去,满脸笑意问道:“这得值不少钱吧?”
“这你不用管,带上就是了。”沈玄青见她高兴,又给她看沈雁那只镯子,细是细了点,但年纪小带这个正合适。
卫兰香以前有不少银首饰呢,但后来全变卖了。
刚巧沈雁进堂屋来,一听那是给她的镯子,一双杏眼睁的老大,沈玄青见她这模样,颇有些忍俊不禁。
“二哥哥,这真是给我的?”她接过镯子问道。
“当然。”沈玄青顿一下笑着问她:“大哥哥好还是二哥哥好?”
“二哥哥好。”沈雁不假思索答道,却被从房里出来的沈尧青听到了,当即就揪了下她小辫子,笑骂道:“好你个沈燕子,昨儿还说大哥哥好,鱼白给你吃了。”
沈雁护住了自己的小辫儿,昨天吃了大青哥钓的鲜鱼,今儿二青哥给她买镯子,心中便无比纠结,犹豫一番小心开口:“那就大哥哥二哥哥都好?”
还是卫兰香心疼闺女的辫子,抬手打了下沈尧青还想拽沈雁辫子的手,笑骂道:“不许再拽头发了。”
沈尧青这才笑着收了手,他自知挣钱没有二弟多,但也不红眼妒忌,人各有命不是。
再说他自己有力气能做工下地,挣得也不比村里别的人少,如今攒下的钱不多,给妹妹和娘买不了镯子,买头绳头布也能让她俩高兴高兴。
沈雁带上镯子美美的,也不觉得两个哥哥讨嫌了。
第86章
山脚下村落安宁祥和,晨起天色不是很好,灰蒙蒙的,寒冬就是这样,日子过得很快,再有几天就到腊月了。
炊烟飘起,就算冬日活少,沈家二房依旧一天吃三顿,吃惯了早起若不垫垫肚子,总觉得心里发慌。
早起的饭也简单,陆谷今日切了几个咸鸭蛋,吃完后见竹篮里不少冬笋,便对沈玄青说:“要不杀只鸡和笋子炖了,娘说那两只老母鸡老了,以后也不下蛋,这几日都没给阿嫂炖汤吃。”
“行,我去吧。”沈尧青在旁边听见,就没让沈玄青去后院抓鸡,自个儿去了。
趁着灶底有火,陆谷又给添了几根柴火,等下要烫毛呢。
他把竹篮提过来,坐在灶前剥冬笋壳削老根,手腕上银镯子明闪闪的。
沈玄青没事也蹲过来帮他削冬笋根,瞧见镯子就觉得自己没买错,比起簪子来,还是镯子好使,起码买了就能戴,不然收在房里放着跟没买一样。
“我前天不是去了府城,回来的路过丰谷镇。”沈玄青声音低缓,觉得有些事情还是要告诉陆谷。
陆谷没说话,但抬眸看过来,等他继续往下说。
“陆文进了镇上李家门,李家儿子叫李鸣山,他做了李鸣山的妾。”沈玄青从旁边拿了根圆柴坐下,蹲着不能长久,又说道:“听人说纳妾刚三天,李鸣山老娘就给他娶了正妻。”
盖完官印回来后,他先到镇上找了罗标,大致了解了一下事情。
因陆文的事李鸣山和家里闹将起来,他娘张老太太别看溺爱儿子,但是个厉害的,李鸣山买下一个院子让陆文住着的事她找来服侍陆文的丫鬟和小厮一问就知。
李鸣山也是个蠢的,懒得买丫鬟小厮就从家里弄了两个不错的人出来,他觉得家里丫鬟规矩都是教好的,怎么伺候人就不用他再费心。
陆文原本觉得不妥,但带出去一次后,有人认出在街上买过东西的李家丫鬟,还以为他是李家内眷亲戚,阿谀奉承令他十分有面子。
再说李鸣山是李家长子嫡孙,李家的一切以后都是他的,既然李鸣山说不用在意,他也就没有推拒。
而李鸣山手里的银钱都是从家里拿的,张老太太平时不亏待儿子,不常过问银钱都支使了多少,但若真算起来,李鸣山那点小九九是瞒不过她的,很快就找到那座宅院。
打过板子掌过嘴的丫鬟小厮被压到陆文院子里,连他和李鸣山苟合的事都招了,张老太太从轿子里下来,被大丫鬟扶着进了院门。
张老太太的冷笑和其他人的不耻目光让陆文差点晕厥过去,还是李鸣山收到消息连忙赶来,一番对峙后,张老太太被气了个够呛,陆文难堪到极点脸色煞白,无媒苟合一事败露,他再没脸了,但也知道只有李鸣山能救他,不然他就没法活了。
好在李鸣山还算有点良心,当场就说要娶他,大吵大闹一场后,张老太太在儿子面前不好狠心,不情不愿松了口,但陆文只能做妾,不然,就找到他安家村去,让他们村人好生看看,养了个什么东西出来。
杜荷花和陆大祥怎么想的旁人不知,罗标在镇上看了几天热闹。
陆文被一顶小轿抬进李家门,没有三书六礼,更不是明媒正娶,苟合事迹败露后他算是一辈子在张老太太面前抬不起头,是以李家连酒席都没摆一桌,他也不敢有任何怨言。
张老太太原本想着儿子能光宗耀祖承继家业,却不曾想是个连乡下双儿都能拿捏住的软耳朵,查下去连李鸣山逛青楼的事也知道了,气得好几天都没吃好,后来一合计,便把镇上相看好的姑娘逼迫李鸣山娶了回来。
在她看来,就算看不顺眼陆文,但一想娶妻纳妾总比去青楼逛的好,不然钱财被掏空,那些个脏东西还会污了她儿子。
李鸣山的正妻是染坊布料庄的女儿罗红绸,姿色相貌是不差的,但和陆文比起来,显然有些不足,而且陆文一个妾,竟在她前面进了李家门,他们这儿大多都是先娶妻再纳妾,到她却反了,心里哪能舒坦。
李家妻妾相斗的事罗标哪能知晓,那是人家的家事,他找的那些盯梢的混子和乞丐没法进李家门,但稍一打听就知道罗红绸是个不受气的性子,好歹是镇上布料庄的大小姐,不免有点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