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风起长安 第86章
作者:于欢
“这是雍王的房间。”思柔回道。
“她人呢?”苏荷又问道。
“郎君一早就入宫去了。”思柔回道,她将拧干的热巾递给苏荷,“早膳已经备好了,是郎君特意叮嘱的。”
“多谢。”苏荷接过,“你叫什么名字?”
“奴叫思柔,她们都唤我十一娘。”思柔回道。
“思柔。”苏荷微微睁眼,“是个好名字。”
“春日悠悠,春风载条,春酒思柔,这是郎君取的名字,奴出身掖庭,自记事起就在那儿了,所以没有名字。”思柔回道。
“这倒是像她的作风。”苏荷说道。
“郎君对于苏娘子的在乎程度,奴还从未见过郎君将谁带进这间内院来过。”思柔一边忙活一边说道,“就是瑾舟娘子,也多止步于书房,也从未在府中留宿过。”
“从去年开始,郎君就像变了一个人一般。”她又盯着苏荷继续道,“杨郎君说昨夜暴.乱,是娘子救了郎君,奴原先觉得娘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宦女子,甚至容貌与家世都比不上瑾舟娘子,为何会得郎君如此在乎,连杨郎君说话时,眼里都充满了敬佩,奴就在想,这些世人引以为傲的东西,其实都是禁锢,瑾舟娘子的不凡,就在这禁锢之内,而能让郎君在意的,是禁锢之外的东西,郎君他与长安城内的所有宗室以及世家子弟都不同。”
苏荷听着思柔的话,闭上双眼浅笑道:“李忱还真是…”
“连院里的丫头都那么不同寻常。”
-----------------------------------
自右相李甫、御史大夫王珙入狱后,大权就落在了宠臣张国忠手中,长安兵乱后的所有事以及对于逆党的处理,皇帝也全权交给了张国忠。
至于李甫与王珙案,因是宰相与御史,便交由御史台、刑部、大理寺进行三司推事,并让左相程希烈与崔裕陪审,参与逆党清算,而周王身份特殊,则交由宗正寺。
——大明宫·承欢殿——
“启禀圣人,雍王求见。”冯力走到皇帝榻前。
经此一役,皇帝再难入眠,他躺在榻上,明白雍王是为何而来,于是挥手,“不见。”
冯力从殿内退出,叉手道:“雍王,您回去吧,这段时间大家不会见任何人的。”
李忱当然明白皇帝的心思,如今长安城中形势紧张,太子被软禁于东宫,张国忠在大肆抓捕李甫党羽,并借此便利排除异己,今日的长安城,恐慌更甚昨夜。
一旦李忱转身离去,那么两位都督与四名折冲都尉必死无疑。
“冯翁,我不能走,我一定要见圣人。”说罢,李忱推着车走下殿庭。
只见她从轮车上爬下,挪动身躯跪在殿阶下求见,“雍王李忱,求见圣人!”此时的天空还下着瓢泼大雨,雨水很快就打湿了她的公服。
冯力见之,吓了一跳,“十三大王,您这又是何苦呢。”于是转身回到殿内向皇帝转奏。
“大家,雍王跪在殿阶下,外面还下着大雨呢。”冯力担忧道,“雍王一向身子骨弱,怎经得起这寒雨。”
皇帝却不以为意的坐在胡椅上烤着暖和的炭火,对殿外的请求不作理会,“由她去吧。”
初春时节,冬天的寒气并未消散,雨水就像是冰刀一样寒冷刺骨。
半个时辰后,皇帝已经躺在胡椅上睡着,而李忱依旧跪在殿外,脸色苍白,冻得发抖。
滴答滴答,视线越来越模糊的李忱,好像感受到雨停了,张贵妃撑着一把油纸伞出现在了她的身侧,并低头骂道:“疯了吗?”
李忱没有回话,张贵妃有些生气,“你要是死了,还拿什么去救别人。”说罢,她将李忱拽起,也不管李忱是否愿意,强行将人带到殿阶之上,随后一把拽进了大殿之中。
全身无力,加上双腿没有知觉的李忱只能任由张贵妃摆布。
平时犟脾气与一直注重分寸的人,今日却没有一丝反抗之举,张贵妃于是朝身侧的宫人吩咐:“去叫替雍王视诊的陈医正来此等候。”
“喏。”
张贵妃生气的将李忱拽进大殿后,便随手一扔,任由她倒在地上也不去搀扶。
这一举动将皇帝吓了一跳,他从榻上惊醒,看着浑身湿透的李忱,脸色惨白,就连身体也在颤抖。
“陛下打算让雍王死在殿外吗?”张贵妃生气的质问道,“妾可不管陛下与自己儿子之间的恩怨,雍王想要寻死,大可去其他地方,承欢殿可不想沾这个晦气。”
吓糊涂了的皇帝,看到榻前的炭火才想起正月春寒,于是开口问道:“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李忱从地上艰难的爬起,她跪在皇帝跟前,“求圣人开恩,赦免李守忠与范元辅。”
“若是没有他们,圣人何以能见到今日的…长安雨。”
皇帝沉默着不做声,他很是清楚昨夜的情况,但作为帝王,他心中的疑心早已胜过了感激,“功是功,过是过,朕已经格外开恩,赦免了他们的家眷。”
“是臣让他们来的,如果要杀,圣人也应该先杀臣才是。”李忱又道。
“掌握兵权的,是他们。”皇帝说道。
“圣人非杀不可吗?”李忱抬头,睁着满布血丝的眼睛。
皇帝没有回话,但眼中的态度很是明确,李忱拔出发髻上的金簪,而后抵在自己的脖颈处。
张贵妃内心一阵惊慌,她扭头看向皇帝,皇帝则是拉沉着一张老脸,“你在威胁朕?”
“如果圣人执意要杀,臣绝不苟活。”李忱道。“范李一死,天下臣民将会彻底寒心,这世上,就再也没有敢用性命来效忠大唐的勇士了。”
皇帝冷盯着李忱,他从榻上起身,“朕记得,你从前不是这样的人。”
“圣人也会记得臣是什么样的人吗?”李忱问道,“可是圣人记忆中的我,早已在多年前就死了。”
皇帝被李忱的话哽住,他踩着地上的木板来到李忱身前。
“为了两个外臣,值得你这样做吗?”皇帝低头问道,几十年过去,对于妻子儿女,他从不曾心慈,而今,心中唯一的遗憾便成为了最后的一丝悲悯。
“也许圣人觉得他们只是两个外臣,可在臣眼里,他们是愿意拿性命来报恩,明知是不可赦免的死罪,却依然选择冒险来救臣,来救圣人与大唐社稷的忠臣良将。”李忱回道。
皇帝负手,“这一点,你跟你的母亲,还真是像。”
“冯力。”皇帝唤道。
“大家。”
“传朕旨意,李守忠与范元辅救驾有功,免其死罪,革去都督一职,扶风、千阳、上洛、商洛四府折冲都尉各降为校尉,从今往后,诸郡不再设都督,太守府与折冲府军政互不干涉。”皇帝道。
“遵旨。”冯力叉手。
李忱听后仍然没有放下手中的金簪,假装赦免这样的把戏,是皇帝惯用的手段。
“朕不会杀他们。”皇帝说道,“朕既然能向你母亲保证并且做到,就绝不会失言于你。”
听到皇帝这番话,李忱这才放下心来,支撑身体的念力消散后,眼前越发模糊,金簪从她垂下的手中滑落,整个人应声倒地。
皇帝略微挑眉,“来人,快宣陈医正,送雍王回府。”
“启禀圣人,陈医正已在殿外。”宦官入内奏道。
作者有话说:
第92章 长恨歌(四十六)
皇帝看了一眼张贵妃, 张贵妃便不慌不忙的解释道:“诸皇子中,三郎最在意的是谁,难道还能瞒得过妾吗, 虽嘴上说着无关紧要, 可若雍王真跪出个好歹来,最伤心的, 恐怕也是三郎。”
以为张氏善解人意的皇帝轻叹了一口气,“朕有那么多儿子, 却没有一个是懂朕的,朕养了他们几十年,还不如爱妃贴心体己。”
困意袭来, 一夜未睡的皇帝, 摆了摆手,“朕倦了, 得去好好歇歇。”
“冯力。”皇帝边走边道。
“大家。”
“将雍王送回靖安坊。”
“喏。”
张贵妃将皇帝送走,随后折返殿内亲自将李忱从地上扶起,“忱郎。”
因雨水渗透, 使得李忱的身体无比寒冷, 张贵妃从腰间取出一块丝帕替李忱将头上的雨水擦干, “快,取一件大氅来。”张贵妃吩咐道。
冯力将轮车推入殿, “娘子。”
张贵妃便将李忱扶至轮车上, 盖上大氅,“快快送雍王回府, 莫要在路上耽搁。”
“喏。”
大明宫外
轱辘轱辘——长安城街道上夯实的黄土被雨水打湿, 道路变得泥泞, 有些地方还渗透着未曾清理干净的血水。
皇帝命冯力将雍王与医正一同送回了雍王府, 在马车上,医正先替雍王处理了胳膊上被雨淋湿的伤口,随后将御寒的大氅盖在了李忱身上。
体温逐渐回暖的李忱从昏迷中苏醒,“陈太医。”
“雍王。”陈医正行礼,作为医者他十分担忧的说道:“您身体里本就寒气堆积,怎可跪在初春的寒雨中,若是淋坏了身体,加重病情,对您而言,足可致命。”
李忱看着身上的大氅,“李忱死不足惜,能用我的命换几位忠勇将士的性命,也值得了。”
“吁。”马车渐渐停缓。
“雍王回府了。”
长史看见浑身是水的雍王后,挑起白眉焦急道:“大王被雨淋湿了,怎么不更换公服。”
文喜耸肩,陈医正旋即将药方给了长史,“这段时间尽量不要外出,以免受凉。”
“好。”
苏荷听着外面的声响来到前院,刚出拱门便看见浑身湿透的李忱,除了文喜之外,身旁还跟着一个穿着青衫的医官。
二人相顾无言,苏荷也没有过问任何,而是在众人的注视下,带着李忱进屋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
屋内炭火让李忱的身体渐渐回暖,他躺在榻上,苍白的脸色也恢复了一些气血。
李忱看着自己尚在病中却还要为她忙前忙后的苏荷,心中有些过意不去,于是伸手抓住了苏荷的衣袖。
苏荷回头,“嗯?”
“昨夜…”李忱开口。
“我明白。”苏荷说道,“你我之间,现在还需要言谢么?”
李忱松开手,苏荷也将手中的热巾放下,顺着床榻坐下。
“我看见了你身上的伤。”李忱说道。
“你是说腹前?”苏荷下意识摸了摸上腹,那里有一道浅浅的疤痕。
“天圣五年,国朝发兵突厥,父亲为先锋,与回纥联盟,一同攻打突厥汗国,此后,突厥被灭,回纥汗国正式建立于漠北。”苏荷回道,“那时,我瞒着父兄,偷偷跟上了战场,后来还被父亲罚了一个月的禁足。”
李忱盯着苏荷,眼里充满了惊讶,“天圣五年,七娘不过豆蔻年华,就有勇气上阵杀敌…”
上一篇:钓走男主的白月光影后
下一篇:被迫继承老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