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风起长安 第202章
作者:于欢
陆庆绪于是派陆太青向施寺明上表称臣,然而施寺明自然不肯接受,并回信要与陆庆绪结盟,共抗唐军。
陆庆绪看到信后,很是高兴,于是又派人入营请求与施寺明歃血为盟。
“施寺明已经同意与我歃血结盟,并邀我入营。”陆庆绪将施寺明的手书拿出来,与群臣一同商讨对策。
“施寺明让陛下出城,而不肯入城,可见其居心。”
“可是如果不同意,他便要围城,将我们困死于此。”陆庆绪为难道。
“如果我们与施寺明决裂,那么唐军就会得利。”有大臣道。
听到此,陆庆绪是万般不愿意的,“我就算是把邺城让给施寺明,也绝不会让唐军坐收渔翁之利。”
“陛下不如亲带三百骑,让孙将军与崔将军护卫左右,如果施寺明敢行不轨,便可以见机行事。”陆太青向陆庆绪献策道。
“眼下,也只能堵上一把了。”陆庆绪叹道。
于是当日,陆庆绪便带领三百名骑兵与几名大将来到城南。
施寺明提前得到消息,便安排人马蛰伏于营帐内,而让帐外的士卒卸甲,围炉歇息。
陆庆绪进入营中,发现士卒都围着篝火正在吃饭,于是放松了警惕。
施寺明命亲信出帐迎接,“我王已在帐中备好酒肉,请陛下入帐。”
至帐口,施寺明的护卫士卒又要求他们解剑,陆庆绪虽不情愿,但也只得照做。
而后几名大将皆被拦在帐外,陆庆绪恐慌道:“他们都是我的亲信。”
“王有令,只允许陛下以及几位亲王入内结盟。”士卒回道。
陆庆绪无奈,只得带着四个弟弟入帐,刚一入内,便发现施寺明高坐于虎皮大椅上,态度尤为傲慢,丝毫没有面见君王的样子。
陆庆绪知道自己已经失势,只得跪伏叩拜于施寺明膝下,以此获得周全,“作为臣下,我治军无方,连丢东西二京,并陷于重兵包围之中,没有想到大王能看在先帝的情份上,远来救危,使我得以复生,恩深如海,终生难以报答。”
然而施寺明的态度,却与信上截然相反,他忽然起身呵斥,“丢失两京,何足挂齿,你身为人子,却弑父篡位,为天地之所不容,寡人今日便要为先帝铲除你这个逆贼!”
陆庆绪听后一惊,刚想要反抗,却被帐内蛰伏的甲兵擒住。
“施寺明,你敢欺我?”陆庆绪大怒,一掌将甲兵的头颅震碎。
施寺明被吓了一跳,于是大喊,“杀了他。”
躲藏的弓.弩手现身,几支迅猛的利箭齐刷刷射向陆庆绪。
“你?”身中数箭的陆庆绪恶狠狠的指着施寺明,“不得好死。”
“我知道你天生神力,但你的力量能快得过弓箭吗。”施寺明趾高气昂道。
“杀了他们。”于是便将帐内的陆庆绪以及陆家兄弟全部斩杀,包括帐外的武将,也一并除去。
除掉陆庆绪后,施寺明顺利进入邺城,并收编了陆庆绪的兵马,吞并了伪燕的残余势力。
整顿之后,施寺明又派人马前往河阳攻打河阳城,想南下夺取洛阳,却被苏荷击退。
吞并陆庆绪的势力后,施寺明返回范阳筹谋称帝,于是便将长子施昭义留下镇守邺城,自己则率兵返回范阳。
是年四月,施寺明称帝,改元顺天,封长子施昭义为韩王,改范阳为燕京。
---------------------------------
虢国公战死与朝廷大军溃败的消息相继传回朝中,然而对于战败的诸路将领,包括崔光原,李怏都未进行任何处置与问责。
皇太子李淑闻讯李司言战死,又闻崔光原弃城而逃至朝廷大军战败,于是上奏请求处置崔光原。
李怏对于太子的请求一概不理,并以崔光原为太子少保。
——东宫——
李淑虽被册为太子,却没有实权,也无法参与朝政。
面对李司言的死,李淑愧疚不已,于是便将自己锁在东宫。
一只白猫趴殿门口挠着朱漆木门,“殿下。”太子妃崔瑾舟端手站在门前,然而无论她如何呼唤,都始终不见有回应。
“去请孝真长公主到东宫来。”崔瑾舟无奈,只得吩咐左右道。
“喏。”
没过多久,孝真公主便来到了太极宫,如今的太极宫,如同一个冷宫。
李怏在这里困居了十余载,而今论到了他的长子李淑。
“太子妃殿下,太子殿下呢?”孝真公主侧头问道。
“在殿内,已经有好些天没有出来了。”崔瑾舟回道。
孝真公主挑眉,“你们怎么能放任殿下一人在内。”旋即一脚将门踹开。
只见一股烟雾飘出,孝真公主一阵惊慌的跑入内,“殿下,殿下。”
【“殿下,司言就要随苏将军去征讨叛贼了。”
“将军为了寡人,向陛下请讨,而今陛下派宦官监领九路兵马,将军千万要小心。”
“殿下现在被册封为太子,司言就算是战死,也没有遗憾了。”】
殿内,皇太子李淑穿着一身白衣,向东跪在铜盆前,手中还拿着冥纸。
孝真公主见到后,这才松了一口气,她很是生气的走上前骂道:“瞧你那点出息…”
“姑母。”李淑扑到孝真公主怀中恸哭,“李将军死了。”
“我知道,他是因为我死的。”李淑伤心的哽咽道。
这一扑,让孝真公主原本想要指责的心也软了下来,她身上抚摸着李淑的背,“不要难过,李将军不会白死的。”
话毕,孝真公主的眼睛瞬间阴冷了起来,“我不会让你活得像你父亲一样。”
作者有话说:
战争部分会稍稍加快哈
第219章 平胡曲(五十三)
——紫宸殿——
由于元渽的机敏, 以及谄媚十分讨李怏欢心,很快便成为了李怏身边的近侍宠臣,常宣召于紫宸殿问对。
“朝廷的大军在相州吃了败仗, 只有朔方军阻挡在河阳, 其他大军纷纷逃往本镇,还上表于朕请罪。”李怏坐在龙榻上苦恼道。
“叛军至此, 不过是垂死挣扎。”元渽宽慰道,“将死之时的反扑, 陛下无需忧虑。”
“虢国公李司言在相州之战中中箭身亡,太子向朕上表,请求裁治于朝恩之罪。”李怏满眼的不信任, “可是于朝恩的上书中, 是诸将攻城不利之过,以及在相州之战中, 朔方军并未起到什么作用,反而…”李怏看着手中于朝恩的上表,将围城不利, 以及战败的罪责全都推脱到了朔方军节度使苏荷身上。
“太子一直帮着边将说话。”李怏扶着额头, “朕一时不知该信谁的好。”
元渽听后, 笑眯眯道:“陛下,太子殿下曾是天下兵马元帅, 那些武将都曾在元帅府供职, 殿下自然要为他们说话,但是于中使是在前线的, 时局自然看得更为清楚。”
元渽的一句话, 将李怏的信任推向了自己任命的宦官身上, “宫外有什么动静吗?”
“除了相州兵败, 长安城内百姓有所议论外,其他都如常。”元渽回道,“不过臣适才入宫时,看见了了孝真长公主的身影,是往太极宫去的,太子殿下在太极宫。”
“这个察事厅也向朕汇报过。”李怏道,“太子自幼丧母,是三娘抚养他成人的,因此一直亲近。”
“陛下之所以放心孝真长公主,不是因为他是您的妹妹,而是她是女流之辈,可陛下不要忘了,朔方节度使苏荷也是女子。”元渽提醒道。
“你是说太子?”李怏挑眉,“察事厅的手若伸到东宫,朝中那些文臣怕是又要找到机会攻击察事厅了。”
“陛下若是不放心太子殿下,可安排心腹进入东宫,成为东宫僚属,这样一来,朝臣便没有理由说什么。”元渽又道,“如今太子虽入东宫,但詹事府与左右春坊的官职都还空缺着。”
李怏捋了捋胡须,“詹事府总东宫诸事,太子詹事一职非同小可。”
“太子詹事能自由出入东宫,所以陛下应该挑选最信任的人担任,才能掌控东宫。”元渽顺势道。
李怏看向殿外候立的林辅国,若让林辅国兼任太子詹事,那么太子李淑的一举一动都会在自己监视下,“辅国。”
林辅国迈入殿,插手道:“大家。”
“朕会下诏,今日起由你担任东宫詹事府太子詹事。”李怏说道,“兄长,希望你不要辜负朕的信任。”
林辅国听到这个任命,很是吃惊,他看了元渽一眼,旋即跪拜叩谢,“老臣一定不负陛下厚望。”
元渽与林辅国双双退出紫宸殿,等离开了皇帝的视线后,林辅国吃惊的看着元渽,“今日我算看明白了,元中丞的口舌。”
“这下,林詹事能够相信了吧。”元渽说道,“成为太子属官,为太子效力,将来您便是新朝最大的功臣,太子仁善,不计前嫌,往昔旧怨,一笔勾销。”
太子詹事作为东宫詹事府的总长,历代都是皇太子的心腹担任,任此职者,一但太子登基,便能平步青云,封侯拜相,林辅国自然明白,他笑眯眯的说道:“信了信了,有元中丞与长公主在,我这老奴才自然要识时务。”
“哦对了,公主曾说过,她的弟弟与母族都死于非命,这仇公主至今记得。”元渽向林辅国使眼色道。
林辅国在宫中待了数十年之久,自然清楚李氏皇族中曾经的一些旧事,于是回道:“请长公主放心,陛下曾在东宫时饱受上皇压制,如今迁居兴庆宫不过是陛下做做样子的权宜之计,等时机合适,老奴便会请奏陛下,对兴庆宫动手,绝不会让那位好过的。”
--------------------------------------
——含冰殿——
“圣人至!”
整个寒冰殿内只有李忱与十一娘主仆二人居住,除了没有自由外,里面的吃穿用度仍按照亲王规格供给。
作为兄长的皇帝李怏,偶尔也会前来探望他这个亲“弟弟”由于苏荷的功劳实在太高,威望甚至超过其父,加上雍王李忱善谋,夫妻二人便成了李怏既依赖,又忌惮的存在。
十一娘听到声音,连忙入内提醒,“郎君,陛下来了。”
李忱似没有听见一般坐在窗边看书,直至李怏屏退左右走入屋内。
“陛下。”
李怏挥了挥手,十一娘遂从殿内退下,“十三郎。”
面对李忱的不行礼,李怏倒也不恼怒,并将相州的军报递到了李忱桌前。
李忱并没有打开,因为她早已猜到了结果,“兄长要成为第二个圣皇吗?”
“不,像老东西那样愚蠢的人,不光是害祸害了皇室,还差点葬送了整个大唐。”李怏说道,“有些东西,只能握在自己手里。”
“所以你不相信你的儿子,同样也不相信那些边将。”李忱说道,“你现在的做法,与圣皇又有何异?”
“天下纷争不断,反反复复,这就是你所希望的?”李忱又问。
“没有人会喜欢战争。”李怏回道,“但是同样也不会喜欢成为傀儡。”
“我做了十几年的傀儡太子,你知道这种感觉吗?”李怏又问道,“你不会明白的,那个老东西明面上疏远你,实际上他最偏爱的就是你,就连最得宠的张氏都为你说话,有时候,我真的好羡慕你啊,十三郎。”
上一篇:钓走男主的白月光影后
下一篇:被迫继承老婆后